马兰的孩子
说来惭愧,这本书还是假期我让学生读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本书,也不知道这本书能带给他们多大的感受,或许生活在这个幸福时代的10后孩子们还是很难体会在戈壁、无人区生活的感受吧,也无法理解“战士”的真正含义。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马兰是一个人物,写本书是讲述马兰和他的孩子之间的古诗。可当我看到卷首语“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时,我就觉得这本书没那么简单。再一看目录,大概能把书的内容猜个七八分,内容共有十七章,每一章的小标题都紧紧契合文章内容,读到兴致高昂时,眼角都会泛着泪光。
“晚霞为广袤无垠的戈壁滩披上金装,景色壮阔。金色洒在马兰基地上,引得人们驻足观望”不禁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卧薪尝胆,刻苦勤奋,就是为了有一天能站在这儿,用毕生所学报效祖国。”看到陈博士对严砺说道“有学问的发起狠来,也不会比扛枪的弱,为什么?就为争口气!苏联专家撤走了,赫鲁晓夫还扬言,没有苏联专家的支持,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要砺回答道“1950年,老美的轰炸机将炸弹投到鸭绿江边,那会我们还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东西,但只有这东西有用,咱们也得有,不然老让人家威胁,欺负。总有一天,我们要造出原子弹。别忘了,我们可以修出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的名族,没有我们干不成的事”看完这段对话,我早已热泪盈眶,仿佛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刻正斗志昂扬。
顶着60多度的高温,去摘榆树叶、榆树皮,只因铁路损毁无法将粮食运送进来。班长王大愣被队友发现时,已经没了气息,身体有一半被湮没在黄沙之中。一周已过,树叶、书皮早已吃完,可粮食补给还未送到,无奈只能向几百公里外的部队兄弟借粮食,可回来路上,车却在距离马兰基地四千米的地方没由了,运送粮食的小马,一直在等着大部队来帮忙运粮,在等待期间甚至没舍得吃一口粮,他见到严砺时说:“报告首长,粮食都拉回来了,完完整整的,我没动”。那时的他早已奄奄一息。这不禁让我想起《山海情》里的一个片段,他们操着一口好听陕西话,想要把西海固的老百姓迁出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可谁想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呆的地方,哪怕这个地方很穷苦。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村干部动员有多难,可他们最终还是做到了。
整书读完,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他们都是一些为国家做过重要贡献,却要一辈子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马兰精神,他们的民族大义,才是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延续。
我在假期曾去过一次青海,经历过戈壁、沙漠,也走过无人区,那时只觉得西北这些地方,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贫困,为什么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会跟我们说,多一点消费,带动一下当地的经济发展。只觉得导游不就是套路我们买东西吗,何必说得这么好听。现在想想,真的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吃糠咽菜、没有水喝的日子吧!我们之所以能大言不惭的说着这些话,是因为我们享受着他们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不自知。
现在真想问问我的同学们,看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些什么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