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没有想到,整理一个《三体》的知识框架用了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还只是大概的阅览。里面很多关于科技方面,什么质子,纳米材料,只是单纯的觉得很厉害。
比如使用纳米材料制作肉眼看不见却锋利的可以切断任何钢铁等坚硬物质的武器。
比如,十一维度的质子,肉眼完全看不见,展开到一维却浩瀚无边。
这些都是我所从未想象到的场景。
但是并没有细读。
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于很多情景的比喻,画面感强。因为很多生动的比喻,那些情景多带来的感受非常具有冲击力。
在这里,我想列举几处喜爱的比喻:
“她陶醉在这鲜红灿烂的梦幻中,直到被一颗步枪子弹洞穿了胸膛,十五岁少女的胸膛是那么柔嫩,那颗子弹穿过后基本上没有减速,在她身后的空中发出一声啾鸣。年轻的红卫兵同她的旗帜一起从楼顶落下,她那轻盈的色哈哈难题落得甚至比旗帜还慢,仿佛小鸟眷恋着天空…红色联合的红卫兵们退后一段距离,将那个挂在高处的躯体当靶子练习射击,密集的子弹对她来说已柔和如雨,不再带来任何感觉,她那春藤般的手臂不时轻挥一下,仿佛拂去落在身上的雨滴,直到那颗年轻的头颅被打掉了一半,仅剩的一只美丽的眼睛仍然凝视着一九六七年的蓝天,目光中没有痛苦,只有凝固的激情和渴望。”
(这是叶文洁妹妹叶文雪去世的情景,刘慈欣先生写的很美,是带着悲凉惋惜的美。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给人看。确实,有这种感受)
“但已经晚了,物理学家静静地躺在地上,半睁的双眼看着从他的头颅上流出血迹,疯狂的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条血迹是唯一在动的东西,它像一条红蛇缓慢地蜿蜒爬行着,到达台沿后一滴滴地滴在下面一个空箱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像渐行渐远的脚步。
(画面很形象,也很生动,有无奈,也有叹息)
“程丽华沉默了,她盯着文洁看了好一会儿,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然后她慢慢地将文件放回公文包,站起身,她脸上慈祥的表情仍然没有褪去,只是凝固了,仿佛戴着一张石膏面具。她就这样慈祥的走到墙角,那里放着一桶盥洗用的水,她提起桶,把里面的水一半泼到叶文洁的身上,一半倒在被褥上,动作中有一种有条不紊的沉稳,然后扔下桶转身走出门,扔下了一句怒骂:“顽固的小杂种”。
(作者对程丽华的面具脸描写的很到位,前一秒钟,对叶文洁百般“关爱”,后一秒钟则冰冷透顶,一个人可以前后反差至此,描写的惟妙惟肖)
“看看吧,这就是虫子,它们的技术与我们的差距,远大于我们与三体文明的差距。人恶灵力竭尽全力消灭它们,用尽各种毒剂,用飞机喷洒,引进和培养它们的天敌,搜寻并毁掉它们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们绝育;用火烧它们,用水淹它们,每个家庭都有对付它们的灭害灵,每个办公桌下都有像苍蝇拍这种击杀它们的武器….这样漫长的战争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现在仍然胜负未定,虫子并没有被灭绝,它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打不死的小强。据说小强在太空中也能生存至少十分钟,在水中也能有一段时间潜水,将它截成两段,头部和身体分离,也依然可以活着,最好是因为饿死…在这个广阔的星球上,总有让我们敬重的生命存在。)
在那些三体人眼里,地球人技术水平真的只能算作虫子,因为,他们没办法真的实现脱离地球,进入宇宙向深处探索,更别提大规模的移民了。
《三体》的很多关于科技的展开,我没有详细看。真的很多都是大致略过。
我对这本书产生有些沮丧的悲哀之情,是因为,就好像我用旁观者的眼光,随着叶文洁度过了一生。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就像《进击的巨人》中那些皇室成员一样,每一次吃掉上一个成员,就会继承好几代人全部的回忆,那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看书,看到了很多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回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我在《三体》中,随着叶文洁,看到最多的是“背叛”。
这让我感到沮丧,失落。
“背叛”不仅包括她的妹妹,她的母亲,带给她父亲去世后第一份温暖的知识分子白沐霖,文革结束以后,独自在大山深处种树的尹文斯,也包括她自己。
书中的人可以以任何理由选择背叛。
女主人公叶文洁,书中也交代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一生都希望为一个伟大目标奋斗的人。她为了自己心目中拯救人类文明的“事业”,毅然决然杀死了全书中少有的真心爱她的丈夫——杨卫宁。
叶文洁的母亲,邵琳,为了躲过文革的风雨,颤抖着嗓音在舞台上公然指责自己的丈夫,不惜恶语相向,满口胡言,直至丈夫惨死在眼前,精神崩溃。但后来,她敏锐的觉察出政策的动向,嫁给了一个被打倒的高干,之后,一路平步青云,实现了她追逐名利的愿望。
叶文洁的妹妹,在文革的武斗中,虽然年龄尚小,但是一番热情的揭发自己的父亲,甚至很多信息直接导致了父亲的惨死,最后这位小妹妹在一次武斗中,惨死。
只身在东北密林深处种树的外国富二代尹文斯,因为目睹人们对自然的无情破坏和功利心态,之后开始投入建立“三体”组织,形成一个表面上说是拯救人类的团体,实则以毁灭人类为终极目标的组织。
……
每个人走上背叛的道路,都有各自的理由。
有为了自己的私利,
有为了伟大的事业,
有为了弥补失望带来的绝望,
……
我在书中寻找那一点点温度,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正直,
还是有一些的,
比如,杨卫宁对叶文洁的爱情,虽然,经历悲惨遭遇的叶文洁已经麻木,没办法回应这份爱情,只剩下了报恩的心态。
比如,乡村农户对叶文洁的质朴善良,但是,农户对她的善良,是不是因为她的才华和风险而产生的尊重使然?是不是因为她的素质?她的身份?毕竟那些农户的男性对女性的脾气并不好,跟对叶文洁的态度判若两人。
女主人公叶文洁一生真的不好过,在极端的环境里,她目睹了太多众叛亲离,目睹了太多血腥暴力,她深知一个人变成魔鬼,可以残忍到何种程度。
后来出现的汪淼,丁仪这些人,显然,更多的保持着正直,善良,保持着一些人性。
花了几天的时间,算是看完了《三体》第一部,这是一本表现复杂人性的书,带着一些黑暗,一些悲凉,也有一丝丝人性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