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P64-P71读书分享
一、理论摘要和感悟
1、理论摘要(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问题:作为父母,你最感到气馁是什么时候?
你觉得如果自己心灰意冷的话,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家庭环境中四处洋溢着的这种情感恰好需要家长拥有“充满激情的忍耐””
“所以孩子情绪过激时,家长也很情绪化,这种情绪本质上是一种气急败坏,不是充满激情的耐心。”
“照顾好自己,现实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当睡好、吃好,要学会放松,可以报名参加瑜伽课,画画,多出去散散步,和配偶一道出去约会,和单身男女一起出去旅游。父母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做回自己,释放心灵,安然接受甚至欣赏孩子们的状态了。”
“凡是别往心里去。十几岁的孩子,基本上想到的就是他们自己,是以自己为主的。记得上文中说过吧,孩子们正处于自恋期呢。”
“凡是往好处想。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父母应该调查调查,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凡事往好处想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让双方更加积极,生活更加乐观。”
“了解自己的期望。你对孩子有哪些期望?对比孩子们的实际能力,你的期望又是否合适?有些孩子可以经过培养来实现父母的期望,但对于另一些孩子来说,说不定他们在其他一些领域中才会鹤立鸡群。”
“为失败做好心里准备。老实说,父母应该更愿意看到孩子在家里失败,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还有机会安慰孩子,给他支持、讲道理,一旦出门在外,即使失败了,父母也无能为力。”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额叶一般要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儿童及青少年一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大人可以帮忙。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同时,其实大人也在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多回想自己的童年。孩子们所经历的情感、所承受的压力都是真实且有意义的,不管源头是什么。记住,做父母的小时候也有过这些经历,回想过去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体谅孩子对生活的感受”
“了解自己的底线。我的底线在哪儿?是谁、是什么让我失去了耐心?父母之所以发脾气,真正的原因往往在于他们自己,而非孩子。孩提时代让人生气的事情若在做父母的时候重演,父母就可能拿孩子出气,即使此时并非孩子的错。”
“摸清自己的脾气。”
2、感悟
Alex老师点到我名字对我这样说过:你太心急了,你可以在心里急,在态度上不可以表现出来。他还说过:父母不是魔法师,魔法棒一挥孩子就不一样了,需要时间,往往要付出好几年的时间才可以。想必这就是“充满激情的忍耐”吧。书上还给出了九个具体方法,太赞了,觉得这书了不起,其实这本书2017年读过一遍,觉得很好,却仅此而已了。这次参加共读活动,重新精读,很有收获,强烈的感觉2017年只是知道,这次却是拿来用了。九种方法中照顾好自己、了解自己的底线、摸清自己的脾气是当下的解药。找到了方法、学会去用,和听了“老A爷爷音频”后参加“实战六讲”一样,书读成这样,真的是件很高兴的事情。
二、亲子互动
昨天晚上,宝宝因为学习的事情向妈妈发脾气,对妈妈很大声音的说话,我让她在门厅里站了10分钟冷静一下,给她讲:对长辈不可以不尊重,是因为这个让她站了10分钟,情绪可以用别的方法发泄,问她什么方法比较好呢?宝宝回答:吃松子。再开始学习,宝宝又遇上事闹情绪,于是到客厅吃了些松子,好些了。
三、感恩一语
感谢那么忙的刘坦老师发消息给我参加共读活动,再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很有收获,还可以看到同学们的读书分享, 真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