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秋日见过自然系的徽州,一样绿绿的山,淡淡的云。树上有柚子,圆滚滚的很好吃。只是因为没有在油菜花田里看黑白楼瓦一眼,才要采取Hard模式冲向清明时节的婺源。于是,在听说油菜花已凋亡的情报时,发现“人间芳菲四月尽,落花时节又逢君”两句很搭。
幸好婺源不是没有故事的新同学,相伴的同学也不是没有地图的白板君。
1、
如果不算之前的车眠一宿、狼人心计,旅程以一场暴雨开始。下车直入雨幕,完全不顾"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千古名言,简直就是一加江西籍,便成了拗相公王安石那种教科书式的不听派。茫然四顾,只见水雾弥漫之中,绿油油都是黄灿灿的纪念碑。就算是樱花,也受不住冲淋,只能干洗的罢。不顾油菜花生长周期表,也不想收割季和麦子一样无花也好看,还是假想春雨能有“随风潜入夜”的温柔,而不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威。绿肥红瘦之景,留给农历四月的“饯花辰”可好。
在辣手摧花之雨中行走,也是件难事。腐败线路就此升级为激流步道,看着很美的溪水飞瀑改道与你同行,没防备的鞋顿时兜了水兜了泥,冰镇了双脚。紫套鞋格子伞的原住民向导在前飞身带路,只笑笑不说话。废柴同学(如我)就只能在后半程用意志牵引愈发沉重的肉身,在本应迎向光明的下山路上坐滑滑梯。爬了三座山,一座比一座高,脚程15公里,终点才有热水有饭食。
据说,徽州人民有经商之才,多半也是徽州地势崎岖群山环绕所逼。我们所走的路,多半是前人挑着一担担货物外出觅前途的。这么说来,落花时节的相逢,更象征着扔掉油纸伞的赤诚相对。
2、
路途的终点是虹关古村,也是徽饶古道的一部分。始建于唐代的徽饶古道由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是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并没有徽杭古道那样被开发。
宋朝以来,人们在此歇足,村民提供茶水,分文不取。詹天佑也从这里走出去,修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像是命中注定。
人来人往,这里却还是宁静。看多了个个浓墨重彩的江南水乡,不曾想能在婺源见到未经修饰的古朴模样。在这里,借宿的人家把你当家人,商店不斩客,美景需自主发现,没有不看可惜看了生气的必看景点。
更静的是人心。路遇挑笋而归的大伯,夸了两句笋就把还沾染着泥土的笋送给了我们(前提是我们住他家),江湖上就此留下了笋王的传说。买来看起来无人问津荔枝罐头,在餐桌上荔枝雪碧配米酒,调配出鸡尾新风尚。买萝卜时大爷发现桌上多出小朋友买零食时悄悄地放下的两块钱,大声呼叫是谁的,很久没有应答。早上倒热开水,老板问我们茶喝不喝,然后拿出一大罐茶叶让我们自取。
这是一个时光不会轻易被覆盖的地方。
清明,村狗吼了半个时辰,随后是鞭炮齐鸣。还有很好吃的烤咸青团,里面放的是鲜笋,吃掉以后唇齿留香,堪称青团版的下沙烧麦。
标记也都倔强地生存着,小学院墙上涂写的还有去年国庆的标语,老楼过往的遗迹也以红砖示人,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则有数十座。新楼你不觉得突兀,像是人的自然呼吸,老楼你不觉得苍凉,因为都有人来往。
更不必说已经1400多岁的古樟树了,枝叶繁茂,沿河生长,像吉祥物一般护佑着整座村庄。山川环绕,走在无星的夜里,就像浸在浓黑的墨汁之中,有亘古不变的宁静。
雕刻时光的需求,属于害怕皱纹的城市人。
3、
感怀者不止游客。
被称为小桃源的庆源就面临着“正规化”的命运。光鲜亮丽,混杂着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牟利意图与改善生活的真实愿望,说不上对或不对,只有过火与否。就像七十二家房客当然无法长久地生存下去,但是要变成新天地里的石库门博物馆还是重组了内部结构的住家,还是可以想一想。
开了七八年的茶店老板说,那时他就没法开店了,河边的店面都要收很高的租金。但旅游公司负责收费和维护,又是维护古村落最经济的办法。那些门户洞开的大门,那些老旧的八仙桌,还有我们住的传说中张曼玉拍过电影的露台,大概都会被尘封被供起来。
这么说来,我们那间需要爬上极陡的楼梯,木头地板在灰暗的晨光中显得没干净过,但拥有一扇小小的窗的小房间,还算是江景房呢。能理解隔壁房的大金毛总想到我们房间扰民的原因了。
已经有三四家酒坊的河边,那时候该是饮水处皆有夜宴吧,和凤凰丽江一样。幸而庆源隐匿在山坳坳之中,是柳暗花明中的“又一村”,大巴都不能直接抵达,给炒热添了点难度。乘着卡车上桃源,一路上唱歌大吼跟所有路过的人挥手,假装自己是会说话的猪——这种事我们买了专利了,不许模仿。
如果还有明天。
热门景点游五条:
1、蠢游就是纯游
2、使用想不到的交通方式
3、能睡着的地方都是好地方
4、简单是假的,如果方向是反的话
5、花未落,景未热,话投机,此乃旅途三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