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以巢南银屏山区为中心的皖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我们巢湖市也因此成为光荣的革命老区。
老区的荣耀是巢湖儿女热血铸就,那么,在整个抗战时期究竟有多少巢湖儿女投身到抗日的新四军?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明确巢县(今巢湖市)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还原一些历史细节,对此作一解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大致的结论。
总的说来,参加新四军的巢湖儿女,可分为成建制加入和个人参军这两大块。下面分述之。
一、成建制加入新四军的队伍
整个抗战时期,巢县南北先后组织起多支抗日队伍。这些队伍如百川归海,最终都归入到新四军的建制。
1、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归建时约100人)
这是巢县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
1938年4月上旬,巢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指导员马忍言(即冯~玉~祥的侄儿冯宏谦),遵照冯~玉~祥将军“要抗日,必先培训抗日干部”的指示,决定以动委会的名义,在元山学校举办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
此举得到负责巢县党组织恢复工作的中~共皖中工委委员张恺帆的支持。
冯玉祥的另一位军人出身的族侄冯文华(中~共~党~员),也从外地赶回,参与办班。
4月30日,日军占领巢县城,城内2000多居民逃出城外,聚集在元山寻求保护。当晚,在皖中工委召开的应对巢县紧急情况的天灯庵会议上,马忍言将冯~玉~祥将军来信提出的“防止南京的大屠杀在巢城重演,地方当局要设法将巢城难民组织起来,撤向大后方”的意见,作了传达。会议就此研究了组织实施办法。
5月5日,马忍言、张恺帆、冯文华、舒政海等,以训练班200多学员为骨干,带领巢城两千难民,开始西撤。当晚,停住烔炀河小学操场,并在此开了一次难民大会。
会上,马忍言、冯文华、张恺帆先后讲话。马忍言以巢县动委会的名义,宣布了西撤的目的和意义。
冯文华讲话强调,要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以防敌机空袭。
最后张恺帆讲话,他首先肯定了几位老乡提出的“与其被鬼子赶走,不如留下跟鬼子干”的建议,接着号召血气方刚的好男儿,报名参加游击队,留下来打鬼子保家乡。
当场有30多人报了名。
散会后,冯文华在报名的30多人中挑选出13人,随后宣布正式组建巢县抗日游击队。
在张恺帆、冯文华的带领下,这支精干的队伍连夜返回巢北夏阁,在西峰庵进行军事训练。
5月中旬,驻巢日军进攻合肥,巢合路上运送军用物资的日军马车往返不绝。巢县游击队在西峰庵进行1个多星期的集训后,决定袭击敌运输车队,并选择万家山小芙岭北坡作为伏击地点。
这里两边山林茂密,易于隐蔽,且坡陡岭长,马车爬坡慢,便于攻击。
经过数日的埋伏等候,5月14日傍晚,由10余名日军押运的运输车队终于进入伏击圈。
日军运输队的两辆马车,装满沿途抢劫来的粮食、鸡鸭等。为首一名日军头目,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肩上的长枪上扎着膏药旗。两辆马车各有几名日军押车。
当日军车队爬到离岭端仅有200米时,冯文华队长“啪”的一枪,骑马的日军头目应声倒下。
枪响令出,十几名埋伏在公路两旁山林里的游击队员,一齐开火。
日军车队受此突袭后,一面加速向岭上冲,一面组织回击。
由于敌在明处,我在暗处,不一会儿,又有三个日军被击中,拉车的两匹马也被击伤倒地。
游击队群情振奋,“冲啊!杀啊!”的怒吼声不绝。
日军不敢恋战,停止回击,丢下受伤的战马和物资,驮着被击倒的日军,仓惶逃回巢城。
小芙岭战斗,与新四军四支队首战蒋家河口仅时隔两日,是巢县本土武装打响的抗战第一枪。
此战击中敌人4个(生死不明),缴获4支步枪和两马车物资,还有一面膏药旗。
战后,游击队迅速撤回西峰庵营地。
不久,张恺帆、冯文华带领游击队开往黄山。
进入山区后,游击队迅速扩大到120余人。其中包括招募的20多个国民党军队撤退时丢下的散兵游勇,给这支队伍留下了隐患。
6月上旬,扩充后的队伍在汪桥集进行了整编,正式定名为“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冯文华,政委张恺帆。游击大队下辖两个分队。
6月中旬,游击大队内部发生叛乱,因违纪被开除出队的昌敦贵、靳华堂,勾结队伍中的原国民党川军,趁夜袭击二分队驻地刘庵, 杀害了二分队队长王子龙和指导员方纯一,并将随二分队行动的政委张恺帆綑绑起来,准备杀害。
危急之时,随一分队行动的大队长冯文华赶来,厉声喝止。
这伙叛匪知道冯文华是冯~玉~祥家的人,不敢妄动,只好放了张恺帆。冯、张随后相继离开队伍,游击大队的领导权,暂时落到叛匪手中。
为了夺回这支队伍的领导权,冯、张二人在含和地区找到了刘冲(中共党员)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报告了川兵一伙叛乱情况。
刘冲立即派员侦察,一举消灭了游击大队中的叛乱分子,收回了近百人的队伍,编入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第二支队。
7月,刘冲因军需问题,动手打了抗日县长马忍言。活动在巢北地区的新四军老八团,以刘冲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为由,强行收编了挺进队的第二支队。
至此,这支打了“第一枪”之后历尽波折的巢县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终于修成正果,正式入编新四军的战斗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