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辅导导师班第四天分享

1.建立共同话题:爱好,特长,有无共同之处:比方画画,还有没有其它方式。刚开始找到1到2个共同话题,

2.拓展视野:

(1)找临近:同一个室友,以往的同学,同一小区,辅导班的同学,

(2)相似性:同样的鞋,同样的爱好,同样的想法,同样的爱好,喜欢同样的运动,喜欢的明星

(3)互补性:学习上,特长,找不同,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进步

二,遭黑体质:网络用语,社交群体中不待见,被贬低。

1.他主动去打小报告。同学们很烦,联合抵制这个人,这样就容易遭黑!

2.照镜子:感知位置平衡法,通过访谈,或者内在对话,肯定他的动机,

引导他看到自己的做法不恰当的地方。

三 攻击传导

1.老师给我说的,

2.孩子的重要他人对他的影响挺大,

3认知层面:思维单一,只要你让我不舒服,我就会攻击你!

4、父母在家里对待他的方式就是攻击,就这样解决问题!父母简单粗暴对他,然后肯定会有愤怒积压,同时也需要释放!

5.宣泄释放:呼吸放松,挂钩,散步,跑步,踢沙子(你愿意踢同学还是踢沙子),踢书,发泄球,发泄棒,发泄手套,

6、释放的时候,学校有规则,提前和老师沟通好。

四、盲目讨好。

1.孩子有讨好的人格特质,

2.社交阶层划分,想交朋友交不到朋友!成绩靠后的同学可以交到朋友.

3.优点和特质,同时举出例子。互动,说出五个优点,同时写下来,读出来!正面强化!

4.构建底线思维:界限的建立。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行为规范。

答疑:宣泄情绪和疏导情绪有什么不同?

合理释放攻击性,有一个出口,不要积压情绪!动态性的方式疏解攻击性的情绪。释放的更充分一些!

11点长老

当来访者说:孩子不爱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三方面:1、孩子真的不爱学习。2.没家长的期待高。3.和别的孩子比。

主动求助的是家长,不一定非要对还在做工作。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家长需要我们跟踪他,孩子愿意来,进展容易。分别和家长和孩子聊。这是很理想的状态!

孩子不愿意来,他自己不觉得学习动力有问题,或者有软对抗,如果只和家长聊,有没有效果?只要你改变,孩子就会改变!这句话是不完全正确!

家长做些改变,孩子是有可能改变!

认知:和家长的认知有对立,超出家长的地图范围!

家长更能接受的是我们帮助他,

孩子不来,告诉家长:孩子暂时不来,当你特别想改变孩子,孩子会逃避或者对抗!你可以先来,我们找到一些方法,推动孩子来。

孩子的问题并不全是家长造成的。否则会产生和我们的对抗,或者和自己得对抗!

一、.创伤:不一定非要疗愈,也不是一个问题!

创伤疗愈:1.可以用心理学中的疗愈。2.生活中慢慢调整疗愈,3.通过运动疗愈创伤。

4..重新定义创伤。创伤本身是负性词语,可能是一个受害者。重新定义是一个记号,记录一些东西,从负性到中性,再到积极!中性词语!抽离,朝向未来:我从中学到什么,对未来有什么启示!

2.擅用每一个脑区,疗愈方法:本体,意识,处理创伤,EP、不一定非要用潜意识

二、不愿:

下切:不愿上学,不愿意上学校的课,不愿意上物理课,不愿意一对多,不愿意上辅导班的课,不愿意做作业,不愿意在家里做作业,…

不愿听一个老师的课?怎么办?

一分为二法。

处理和老师的关系

改变经验元素

改变和家长的关系(老师和家长相似)

自学

让家长接受,团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化

多种方式达到目标

家长固有认知:上学校学习!

同时家长这个想法是对的,只是一个途径,还有其他的方法!

三.不能:大部分是能力问题!

教会家长和老师沟通,多指导多鼓励多肯定孩子,双鼓:先鼓掌(肯定)再鼓励!

四.不信:自信心不足,:可能是大案要案。可能需要长期辅导。不能是简单的,不愿是中期,不信是比较严重!

不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不相信自己,学好了觉得是运气!提升自信,借力法短期可以提升自信。及时肯定他,生活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积累,让家长给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及时正向回馈!可能习得性无助。无论以前做什么。不太恰当,为了孩子更好,未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五.超载:

有的是被误解:背的太重,受不了啦,就撂挑子啦。有的就是高铁,有的就是绿皮车,有的就是需要多进服务区休息!

家长或者老师想让孩子好,更好,量力而行!

能力行的同时,加的重量适合他,持续的时间适合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