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式(一)

1、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ROUND(目标数值A,2)

2、匹配数值:

=VLOOKUP(查找对象-可以理解为ID,选中匹配范围-比如B19:C33-指从B列19行到C列33行,2-指匹配目标范围的第二列数据or其他0-表示精确查找)

说明1:

其中的V代表垂直查找。

备注1:

如果是近似匹配,就将0替换为1。

备注2:

查找列数可以是对应的其他列数值,比如第3列、第4列、或第5列,或其他列。

简友们,来补充一下,还有哪些常用公式,我再继续整理。

2023/09/25-更新如下:

1、IF函数:

IF函数需要三个参数:

=IF(要判断的条件,条件成立时显示的内容,条件不成立时显示的内容)。

第一参数可以是逻辑值或者是数字,当数字为0时,视为FALSE,当数字非零时,视作TRUE;

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可以是任意内容,常量或者公式,当第一个参数为TRUE时,IF得到第二个参数的内容,否则得到第三个参数的内容。

举例如下:

=IF(E3>=8,0%,IF(E3>=6,10%,IF(E3>=4,20%,IF(E3>=2,30%,40%)))),

这个公式性要表达的意思是:

=如果(E3大于等于8,则输出0,否则(如果E3大于等于6,则输出0.1,否则(如果E3大于等于4,则输出0.2,否则(如果E3大于等于2,则输出0.3,否则输出0.4))))

2、Excel中冻结窗格(方便滚动浏览):

(1)、如果需要固定第一行,则选中第二行,点“视图”,再点“冻结窗格”。

(2)、如果要固定左边几列,比如,想要冻结A列和B列,就点击选中C列,然后点“视图”,再点击“冻结窗格”。

3、透视表:

作用:

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三维表格, 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这三个过程结合在一起。

数据源:

可以是基本的Excel表格、数据清单、外部数据源、其他的数据透视表。

但这些源数据表满足一个基本要求:必需符合数据库设计的第一范式(不能表中套表)。

在Excel中具体表现是,不能对表头的任一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所有存放数据的列、行必须是连续的。

步骤(简约版)如下:

步骤一:

打开“数据源”表格,点菜单中的“插入”,再点“数据透视表”。

步骤二:

出现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选择项,选中“ 所需要的数据区域范围 ”,然后单击“确定”,就会出现数据透视表的报表选项界面(新的操作界面)

步骤三:

在这个新的操作界面上,字段列表:勾选字段,数据透视表区域:拖动字段。

步骤四:

一般做数据汇总时都是将数据求和,或者求平均数等等,所以这时就要对数值区域的字段进行修改。选择字段后边的小三角形,点击“值字段设置”,将计算类型修改成需要的“求平均数”或者其它。

步骤五:

确定后关闭报表,汇总结果就出来了。

表中表(或分表)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汇总、分类、筛选问题,但是需要手动选,容易出错,透视表批量操作,更方便。

截图供参考:


2023/09/26-更新如下:

1、透视图:

作用:

是数据透视表的图形展示,是一种交互式的强大数据分析和汇总工具,使数据更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步骤(简约版)如下:

步骤一:

要操作的表格文件(透视表),用鼠标选中操作区域。

步骤二:

点击菜单栏中的“插入”选项,再点“数据透视图”即可。

同理:可点“插入”选项,再点其他需要的图形。比如,饼状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