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妹结婚纪念的木箱,内糊纸上写有《仪礼义疏》。这就合拍了,《红楼梦》炮轰的就是封建礼教吏制!
乾隆元年“三礼义疏”开馆,至乾隆十三年编纂成书。方苞领纂《周官义疏》48卷、周学健领纂《仪礼义疏》48卷、李绂领纂《礼记义疏》82卷,这无疑牢固了束缚人思想而造成闭关锁国的栅栏。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向那些腐儒、官老爷发出诘问——极力提倡女子无才便有德,还能出现补天的女娲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乃祸根。宝玉爱黛玉,偏被包办而与宝钗成婚。结果呢?一个不活了,一个守活寡。如此这般,还谈什么多子多孙!
“门当户对”,害人不浅。迎春嫁孙绍祖,只因“贾赦见是世交子侄,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结果呢?迎春诉苦道:“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五千银子……”
乖乖女,任人宰割,没有谈情说爱的份。香菱本是书香门第的小姐,从小被拐,成了丫头。乡宦公子买做妾,薛蟠插一脚,手下人将乡宦公子打死。她总算熬为薛家妾,又遭后娶的妻及随身丫头的算计。有幸的是阴差阳错,她没被毒死而上位为妻,但已被折磨坏身体,一辈子做不成人母!
回头说乡宦公子被打死案,看腐朽吏制。热心功名的贾雨村,接手本案。想自己要不是贾政推荐,就补升不上应天府。此恩有了偿还机会,他见乡宦公子家没有能耐人,于是使人暗中调停。结果谎称薛蟠暴病身死,相应给乡宦公子家多判点烧埋费用的银两,昧着为官良心而了结一桩“葫芦案”。
薛蟠没吃到教训,致使后来又酿祸。他与人饭庄吃酒,看当槽儿不顺眼,拿起碗砸死了人家。薛夫人、薛宝钗、薛蝌等没有同情死者,只想着使银两托人情而救孽子一命。有钱能使鬼推磨,上下串气,“故杀”改作“误伤”,得以拖到清帝大赦天下。
打死人要偿命,薛蟠没偿命。就此来说,那些科举出来的、满嘴仁义道德的官吏,难道不是“国贼禄鬼”吗?
焚书坑儒是历史罪人,独尊儒术就不是历史罪人吗?为了科举应试,学子们满脑的《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得!宝玉赌气,“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而上演一出闹戏——中乡魁宝玉却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