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这是我个人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学的《文学理论》笔记。面对文学是什么,这一抽象问题难免会有错误理解。故:有可能误人子弟,谨慎观看。如果有专业人士,可以在评论区指出错误,我抱着学习态度向你请教。
缘起:我是一个想写出文学小说的人。我认为有必要学习什么是文学,否则不可能写出文学作品。如果跑步没有方向,我想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终点。学习文学理论,就能知道写作的方向,一点一点提高,写出文学小说。
我们为什么都追求真实?因为要是没有真实,人人都说假话,语言无意义,日常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社会也会失序了。一个社会建立的基本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前提是真实,前提是我说的语言跟事实相符合。所以我们崇尚真实,讨厌虚假。
文学的真实的含义指:符合模仿某个对象的逼真程度。比如你描写有关生气的人物,你肯定不能写他,他嘴角翘了起来(这是开心的表象)
文学真实的三个方面
作品与世界的关系,作品内容与外部世界的符合度,现实主义理论。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作者创作初衷真与假的问题,涉及作家的责任和道德。我作为读者看了你的小说,非常感动,我找到作者。你对我说这是虚构的,那么我也会感觉这部作品不真实。再比如,一个人帮了你,你十分感谢他。可是那个人说,我就是顺手,没有想过帮你。你就会觉得那个人不真实。
作品与读者的关系,读者个体经验的差异的问题。一部作品我看了很感动,告诉你部作品写得很好,可是你一点感觉也没有。这是按照物是个体的经验。跟我的经验相符合就是真实,跟你的经验不符合,就不是真实。
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
现实生活制约文学,创作无法脱离自身的现实生活,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癫痫,是因为他本身就有癫痫。
文学超越现实生活(不遵循现实逻辑),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成了虫子。这是追求真实感代表《河的第三条岸》,讲述一个人不停在河里漂流用不上岸。这是一种诗意的真实。这种真实牺牲掉现实的表象,于是文学享有了更多自由,于是事实的表象转换为真实的哲理。(艺术哲学:人与世界原初关联)
真实感指为了探寻哲理而写小说,那种小说一般带有荒谬感,但阅读时还具有真实感。
现实生活对艺术的模仿
这是指艺术带入现实生活,艺术影响生活,比如现实中读者,不自觉模仿小说里的人物说话方式和口气等等。
文学真实与情感四方面
作品与作者
如果要写死亡的哲理,余华写活着他肯定经历这些痛苦是事吗?不需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作家情感经验是作品真实的保证,而不是亲身体验真实。
作者与文本
作者的情感经验≠文学作品真实,艺术作品是作家创作的,不一定是真实经历的
作品与作者
创作动机“真诚”≠文学作品的真实,一个作家为了钱能不能写出好作品,当然是可能写出来好作品,虽然创作动机不纯,也不影响写出来的作品不真实,比如巴尔扎克。
作品与读者
文学真实与读者经验一部作品我看了很感动,写得很真实,告诉你部作品写得很好,可是你看了开头,还说一点感觉也没有。这是因为你没有经历和我相同的情感经历。不真实和读者本人生命情感有关。面对同一部作品,往往对真实有不同的认知,源于读者经验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生命感受不一样。
文学的真实性。怎么反应现实生活才是真的,什么才是真实。
文学是作家对生活的反应,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相的作品。
所谓的真相不是现象真实,而是本质真实。比如西游记,存在的妖魔鬼怪根本不真实,比如某种精神,某种文化,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
本质有什么呢?本质是事物共性,可是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必定带有作者个人的观点,怎么可能具有共性呢?
社会科学是逻辑真实,(艺术真实)文学艺术是运用形象,揭露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真实。
文字的认知性
真与现实相符,认知描述,认知性(副产品)。文学跟历史是相通的。
“真”的是多义性:事实真(实然),现实是这样的和价值真(应然),应该是什么样
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更多不关心事实怎么样,很多的是关心事实应当怎么样。阅读文学的读者是关注,符合人们应该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