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指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尽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仍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各项工作,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思政课更具时代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攻坚战,深化科教融合。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各类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深化科教融合。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体系,精准布局学科专业,培育新兴交叉学科,解决“卡脖子” 技术问题,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变革带来了新机遇,随着DeepSeek 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为教育变革开辟全新路径,要紧抓这一契机,以数字化推动教育资源整合,完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完善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与学龄人口变化尚未完全适应,“择校热” 等现象依然存在。要根据人口发展的新趋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强化教师政治引领,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与激励机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与发展平台。通过持续提升教师政治地位,让教师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践行者;提高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职业地位,优化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通道,让教师真正成为备受尊崇、令人向往的职业,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