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的角度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可以分为三个当面
①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
②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的融合
③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具体来说,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可以使数学的知识显性化,思维过程可视化。例如,几何画板,GGB等动态作图软件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动态作图,参数等)。
与教学环节的融合,如一些公司开发出来的随机抽人,及时反馈,智能批改等可以将教学环节信息化,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推送等。
与教学资源的融合,主要借助互联网,可以收集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网上各种MOOC平台,海量的音视频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中的角色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有大量的技术不断的发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中,教师也不想作为旁观者。但是,教师仅仅只能作为技术的使用者。别人开发出了技术,教师则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情境中使用已经被开发出来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么对技术不熟练,要么经过尝试后,现有技术不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得已,就要进行妥协。要么是妥协教学设计,以适配技术,要么是妥协技术,放弃技术。
从教师实用角度出发,来开发技术,使用技术或许是一个方向。但教师作为非技术专业人员,在技术开发上能做的工作又十分有限。
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我们仍然要对技术持开放态度,相应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技术可以真正的服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