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Wilson。一个正在以书写的方式磨砺自己的人,这是我在网络上的第32篇复盘随笔。
上周和你分享了刘润老师《5分钟商学院》第三季度线下大课中“万一模型”的千位——时代,这周我将继续和你分享“万一模型”的百位——战略。
我们经常听一些成功人士在回答关于成功秘诀的提问时,会得到一个非常谦卑的答案:我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为运气好。
听到这样的回答,有的人估计会说:“都这么成功了,还这么谦虚!你不成功,谁成功?!”但真的只是谦虚吗?
美团创始人王兴,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之间,一共做了10个左右的项目,都失败了,在经历屡败屡战之后,2010年美团杀出重围大获成功。以现在美团的地位,王兴是当之无愧的成功人士,在带领美团杀出重围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但在负责美团之前的那些不成功项目时,王兴难道不努力吗?其实不然,王兴曾今袒露过心声:每一次创业都一样倾尽全力。
所以,对于创业这件事,每一个创业者都同样努力,都同样在不断地试错成长,是否成功已经不是努力付出的多少,而是完完全全的概率问题。
就好像下面这个高尔顿版,大家都同样付出了努力,但真正获得成功就只有那一小部分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绝望:既然怎么努力都不一定成功,那我还有努力的必要吗?
但我想提醒你的是,虽然不能让努力直接换取成功,但你却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成功的概率,这里的努力就是战略。
因此,为了让高尔顿板产生倾斜,我们就要用战略对冲运气。具体有哪些战略呢?
一、创新
在行业初期,创新战略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战略手段,它能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思维创新。王健林曾今说过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为什么他能说出如此霸气的话?因为在那个年代,房地产行业正处在蓝海阶段,供需失衡导致红利溢出。在那个阶段,什么都别说,大胆的跨入这个行业就是创新。
而后是效率创新。互联网人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说的的就是比速度、比效率。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幂率分布、赢家通吃的行业,在这个寡头行业想要获得成功,速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传统行业来说“996”都已经是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了,而互联网人却已经对“711”习以为常。所以,一路狂奔是赢家通吃行业的重要战略手段。
最后是技术创新。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凌晨4:45,由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研发的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成功发射,并完成了一级火箭的回收。这件事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标志性事件,关键是SpaceX前所未有的完成了一级火箭回收。这项技术随着不断地成熟,将会使火箭发射的成本降到原来1/10。如果成功,这将会使SpaceX获得巨额财富。所以,对于高科技含量的行业,技术创新将是提高成功概率的关键战略。
二、熊彼特租金
当你所处的行业格局已定,而你又是这个行业的领跑者,怎样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下降跟跑者的成功概率呢?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主张通过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组织模式的创新来获得企业经济租金,一般来说,企业是通过创造性破坏或创新打破现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获得这种租金的,因此他这一主张也被称为熊彼特租金。简单的说,熊彼特租金是指一种来自于创新的超额利润,是对风险和知识的回报。
那么应该怎样制定战略,获得熊彼特租金呢?
护城河战略。护城河战略就是在自己企业的周围围上四堵高墙,让对手难以攻陷,这四堵墙分别为无形资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
第一堵高墙——无形资产。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了。当你创造了一种新技术并申请专利保护,就可以牢牢锁住自身优势,让后来者望而兴叹。美国有一家叫Priceline的在线旅游公司,它的一种逆向定价策略大受市场欢迎,称之为“Name your own price”(客户定价),具体是什么形式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上网查询。为了确保自身地位,Priceline在1998年就申请了专利,限制其他企业20年内不得使用相同模式。正因为逆向定价策略,使得Priceline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
同时品牌也是无形资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如果产品好,用户就会把他的喜爱,积累在你的品牌容器里,省去“搜寻、了解,信任”的过程,直接购买。因此越是从了解,到信任,到偏好,这个容器的价值就越大。
第二堵高墙——成本优势。行业领跑者一般都是这个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在起步初期就获得了创新所带来的红利,由于规模、结构、地域、资源的优势,你的成本往往比其他的企业要低得多。当你的成本比其他企业低时,你就能翘着二郎腿悠闲自在得对竞争对手说:“我成本比你低,所以卖得比你便宜,还能有钱赚。你也降价试试?你一降价就亏损,因为你成本高。”
因此,后来者卖贵因为没人买,就会死;卖便宜因为不赚钱,也会死。这就是成本优势。
第三堵高墙——转换成本。你在用微信时,总是吐槽语音转文字功能的鸡肋,结果罗永浩抓住这个痛点推出了子弹短信。你尝试一下,发现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不仅高的出奇,还能语音文字同步发送。但在你欢欣鼓舞的同时,发现上面的好友寥寥无几,“即时通信软件就是为了和朋友聊天的啊,没人,我发给谁啊?”吐槽完,你又皱着眉头回去接着用微信。微信就是用自己强大的用户群体抬高了转换成本,让后来者望而生畏。
第四堵墙——网络效应。什么是网络效应?当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不断地积累用户的黏性。甚至,一旦用户总数突破一个临界点之后,会最终进入“赢家通吃”的状态。这就是网络效应。
比如当初滴滴打车刚推出时,用高额补贴拉拢用户和车辆使用平台,当用户数量突破临界点之后,你发现不用滴滴打车的话,基本上是叫不到车的。这个时候,大家已经牢牢的被锁在了这个网络中,哪怕功能有些许瑕疵,你还是会乖乖使用。
三、跟随战略
当我们所处的行业既不是发展初期,而且我们又不是这个行业的领军者时,是不是就毫无希望可言了呢?并不是,对于后发晚起的行业人来说,跟随战略也许是一条智取的手段。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和你分享博弈论界非常著名的博弈策略了——智猪博弈。
假设有一个猪圈,猪圈很长,它的一头是一个踏板,另一头是一个食槽。如果在这一头踩下踏板,那一头的食槽就会掉下10份食物。猪圈里面,有一只大猪,一只小猪。不管谁去踩踏板,都要消耗相当于2份食物的能量。
由于踩踏板的时间差和大小猪吃饭的速度,如果同时去踩踏板,大猪能吃到7份食物,小猪能吃到3份食物;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能吃到9份食物,而小猪只能吃到1份食物;如果大猪踩踏板,大猪能吃到6份食物,小猪能吃到4份食物。根据获得的食物和消耗的能量,最后大小猪就获得了下面这4种可能。
所以,对于小猪来说,不管大猪动不动,只要不动就一定比动了获得的多,那小猪还有动的必要吗?
而对于大猪来说,动的话,自己最少也能获得4份食物的能量;但如果不动,就一份也没有了。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大猪踩踏板,小猪坐享其成。
所以,对于后发的小企业来说,如何变成一只聪明的小猪,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死存亡。变成小猪的最有策略就是“跟随战略”,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其实都是采取这一战略成长起来的。所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要毫不手软的“搭便车”,才能确保公司的稳步发展。
比如,你是小的房地产商,可以在万达或者万科项目的附近拿地,然后“等待”他们把生地炒熟,“搭便车”获利;
比如,你是小的制造企业,可以“等待”大公司投入巨资,推出被验证能赢利的新产品,然后“搭便车”切入市场分蛋糕;
比如,你是小的证券公司,你可以“等待”大的证券公司不断试错,找到金融科技的基本玩法后,“搭便车”实施最优方案,分得市场。
当你这家小公司在智猪博弈中不断壮大后,接着就是等待时机反超巨头了。在电影《破风》中,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比赛中,一个车队的主力往往不是那个领跑者,往往处在第二的位置,因为主力需要躲在破风手后面积蓄实力。当机遇来临时,车队主力才会跨出超越。作为小企业,也必须要有这样的睿智,暂时的落后不代表永久落后,要学会保存实力、积蓄待发。
当走上创业路的第一天起,你就要知道这是一条9999死1生的不归路。成败也许只是一个概率游戏,但我们也决不能坐以待毙,要勇敢得用战略对冲运气,让正态分布的高尔顿板产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