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去看了《无问西东》,源于头天下午在飞机上看到的一段影片中清华校长梅贻琦关于“真实”的论述:“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的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恼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段话从眼入心,一直在脑中徘徊,看完电影更是感触良多。每一段来到你身边的事和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就像这部电影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它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也是因为在此刻我需要这样的思考。
关于自己
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情愿不情愿的都被裹挟在匆忙、焦虑的人流中马不停蹄的前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有未完成的目标,一直被催赶着向前。
前面有什么?不知道,都这么忙了,哪有时间想那些,大家不都这么往前跑吗?
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哪有那么多喜欢的事情让你做啊,还是想想怎么能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吧。
那你总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有啊,就是每天回到家沙发上一摊,什么都不做。
我也曾是在裹挟中前行的一员,虽然待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还是让自己活在了别人的目光和期待中,从未有过心里上的自由和平和。我焦虑,睡不好,甚至在梦中都是双手紧握不能放松,赵先生的安慰和鼓励只能暂时缓解我的不安,并不能让我真正放过自己。究其原因,是我不肯接纳真实的自己,对自己有着深深的不满。当内心对自己有深深不满的时候,别人的肯定是入不了心的。这种对自己的不满也会投射到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对他们要求苛刻,缺乏耐心。
因为对自己不够真实,不够接纳,也就做不到真正的爱自己,而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又怎能好好的给出爱呢?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对自己诚实,接纳真实的自己,心外无物,心外无他,没有那么多别人要你负责,这一生我们最应负责的对象是自己。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能让自己从内心深处满溢出平和和喜悦,这种内心深处的平和和喜悦只有忠于内心的人才能体验到吧!
这一刻我是放松的,为他们忙碌的时候我内心是满足和喜悦的,看书思考的时候我是感到充实和平静的,内心里我是享受这样的生活的。但观念中的种种压力让我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不敢享受当下,我把那些压力全都背在身上,以为苦大仇深的活着才是真正的生活,忘了生活就是正在体验的当下。闲适时享受闲适带来的安逸和放松,忙碌时享受忙碌带来的充实与成长,是卸甲归田还是披挂上阵遵从自己的内心,用心体验每一个当下。为回不去的昨天伤感,为到不了的明天惴惴不安,而忘了最真实的当下,那生活除了悲伤和焦虑也就不剩什么了。
关于友情
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是在一起时,能让你从内心满溢出平和和喜悦的人吧。可以不用说很多话,只静静地坐着也不会觉得尴尬,在她面前不用任何伪装,不用害怕冷场,全身心的放松和自在。哪怕是多年不见,再见依旧没有半分生疏和尴尬,不管她外在的身份变成了什么,在彼此面前都不会有高人一等或自惭形秽的感觉,彼此关注的只是对方是不是过的幸福、健康!这样的朋友,我有,希望你也能遇到!
关于孩子
面对孩子时,我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能她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很好了,一方面又希望她能多才多艺、学业优良。也许每个妈妈心中都有一个完美小孩,或者说每个妈妈对自己的小孩都有期待,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会失望甚至愤怒,要求她逼迫她,孩子在我们的期望和控制中不堪重负,小小年纪便没了自由和真实。
因此,面对孩子时我们尤其需要无问西东的豁达和智慧,当被眼前的焦虑蒙蔽双眼的时候,抬起头往远看,她将在你到不了,想不到的远方生活,这我们是左右不了,控制不了的。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在她需要陪伴的时候陪在她身边,需要帮助的时候告诉她爸爸妈妈都在,经常告诉她我们会一直爱她,不管她是什么样子。在家里,在爸爸妈妈面前她无需任何伪装和隐藏,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大胆说出来,就算是不能答应的那也不是她的错,提要求本身没有对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有情绪时,引导她说出来发泄出来,在爸爸妈妈面前她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我们会因此而不爱她,不用为了得到爱而刻意讨好我们。这需要父母有强大稳定的内心力量,赵先生在这一点上做的比我好,孩子也更愿意选择让他陪。而我接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现实,不评判自己,告诉他们我当下的真实状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
但愿我们最终都能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