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武功高低表现为等级分明,这一点倒是被修真界广泛认可,具体来说,就是武林高手大致落在金字塔的不同层,同层同档,不相伯仲,分出胜负也需要很久,高层打底层则呈现为碾压态,跨越阶层需要奇遇(秘笈、名师、珍宝)或相当长时间的修炼(内功)。
一般而言,少林派是衡量武学体系的重要标杆。在金庸小说中,少林高僧一般表现为内力超卓、招式单一、应变不足,所以基本都是准一流而未臻巅峰,比如天龙里的玄字辈众僧、倚天里的“三空”,乔峰在聚贤庄有过一次1v1,后发而先至,这是运用得当,在少林有过一次1v3,纯拼内力,不敢久战;倚天里的三空,空性的龙爪手跟范遥不相上下,张无忌光明顶上也曾跟他过招,承认他内力了得。少林一般扮演背景板的角色,不过剧情需要它来扭转时,厉害角色就出现了,比如扫地僧、比如三渡、比如方证,这就达到了主角级别甚至更高了,但为特例,不作一般考虑。
以少林为标尺,以少林掌门为最高战力,大致可以把武林高手分为:
1.绝顶高手,稳胜少林掌门的人,比如张无忌
2.一流高手,跟少林掌门同级的人,比如俞莲舟
3.准一流高手,跟一般少林高僧不相上下的人,比如范遥
4.二流及以下,对少林高僧稳败的人,对我们的主角没啥影响
等级分明的武林体系,带来的好处是直观感受主角的成长历程,相当于游戏里的经验值,跟上篇提到的一样,这是配合主角一般的成长套路设定的,让读者很有带入感,觉得自己时刻在成长,这一点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领域,不限于写作了。
顺便说一句,主角在书末一般没达到武林第一人的境界,都是冠军热门之一,段誉有虚竹做对手,张无忌有张三丰,杨过有郭靖,郭靖射雕里都排不进前五(五绝之四+周伯通),令狐冲练完易筋经大致可以跟方证一较高下吧,那还有风清扬呢,这一点现在的小说倒是不怎么模仿了,主角要是不升到第一,读者肯定拍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