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诚,是真实无妄,天下之物,都有一个真实无妄的天理、物理,因为这个物理,它才生成这物,如果是另一个物理,就是另一物了。所以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说诚者物之所以自成也,也是人之所以自成也,诚是人所以自诚其身的道理,张居正打比方说:比如实心尽孝,才成为人子,实心尽忠,才成为人臣,所以说是自成的。
诚在应事接物待人日用常行中体现出来,就是道,这道,也是人所当自行的,比如事亲之孝,是为子者当自尽的,事君之忠,是为臣者当自尽的,所以说是自道。
诚者,物之终始。天下之物,无不有始有终,这始终,都是实理的发端与终结,中间一切,都是实理之所为,所以说诚是物之终始,没有什么东西是例外的,那人怎么能例外呢?
人如果不能诚意正心,就算有所作为,也是虚文,干了那事,也跟没干一样,比如不以诚信尽孝,就不是孝;不以诚信尽忠,就不是忠。所以君子必须以诚之为贵,诚之,诚之,再诚之!择善而固执以求到那真实之地。如果这样做,则能有以自成,而道无不行矣。
虽然说,诚者自成,但是,其效验,并不是只成就了自己而已,因为天下之人,同有此心,同有此理,既然有以自成,则自然有以化导他人,而使之各得其所,都有所成就,这就是成物了。这和前面讲的至诚者能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是一个意思。
成己,是私意不杂,全体浑然,叫做仁,所谓求仁得仁。
成物,是对事物皆裁处各得其当,叫做知,是智慧。
仁与智,都不是外来的,是天生的,源于天命,是人性分中固有之德,也不是判然两物的,是一物,与生俱来,内外合一。所以这仁与智,也不假外求,不用到外面去学,只问自己的心诚不诚,心诚了,自然仁、智兼得,一以贯之,无论处理什么事情,无论处己处物,都有时措之宜。时措之宜,就是随时而行,无不当理。不假思索,事事物物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分毫不差,就是前面说的坦然中道,或者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也说过这种境界,就是致良知,一切凭着良知去行,则遇之左右而逢其缘,没有不恰当的。
有同学会问?真有那么厉害?那我也学一学?
这样问,又不对了,因为做之前有了私欲,要求效验。诚者,诚就是目的;仁者,仁就是目的。如果说,我诚了,也仁了,但是没你说的那个效果啊?孔子还有一句话:“求仁得仁,何所怨?”诚了,仁了,这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如果理解不了,也没法再讲,只能知行合一,做了才知道。
以上是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