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已是翻天覆地,从食的直观感受,以前是有得吃,能吃饱就行,能吃上香蕉已算得上是富裕的日子,现在以前不敢想的进口水果,榴莲,车厘子已进入寻常人家。中国经济腾飞,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我们经济,物质文化已算是突飞猛进,但与我们邻国小日子相较而言,某些方面还有差距,最近读的十年前的出版的一本书《我看日本三十年》,感触颇多,原来小日子竟早就过上这种生活。
作者马吴生在日本生活三十年,本书写于2016年,作者在书中未刻意,将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只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着自己在日本多年的所见所闻。读完全书,发现现在我们中国经历的种种,好似都能在书中当时的日本找到,原来日本人在近十年前已经是这样的生活,毕竟是发展过的国家,书里面很多东西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日本的职场思维
不懂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作者作为在日本的华人,当公司有一个到中国考察的合作项目时,本来以为自己语言和文化优势,跃跃欲试,结果领导委派的却是一位对中国一窍不通的日本员工。“不懂才会去学,大多数说懂的人,其实多是半桶水,一知半解,他固有的经验往往成为他学习的阻碍,这不是意愿的问题,而是人心理的潜意识。”
日本民众就职倾向。即使是发达国家的日本,三十年来人气经久不衰的还是银行,金融行业,大众趋之若鹜。而另一份就业率最高的职业,是护理保健,医疗健康专业,十年前的日本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估计正在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的我们,估计也会有这么一天。
日本的伪加班文化。日本职场工作人,喜欢下班后聚聚餐,三两同事,喝清酒,吐槽上司是常有之事,看来吐槽上司缓解压力的职场习俗全球有之。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日本提倡伪加班文化,一下班就回家被认为是耻辱的事,很多打工人,下班以后还义务熬在公司,陪领导无效加班。
2.“淡漠而生硬”的人情往来
中国的人情往来,施恩散惠,讲究细水长流,来日方长。多是起承转合,尽在不言中。而日本人,一旦收到别人恩惠、帮助,需要当面还礼,当场送回一小礼物,一般来说,回礼的价值为对方送来贺礼的一半。于中国来,当场还礼过于冷漠了些。
3.小日子的教育与学校
日本的小、初中是义务教育,公立中小学的学生,没有学业忧虑,学生到学校不用卷学习,也不用成绩排名,对老师也不会考核,更多的是要注意清洁卫生,懂礼貌,身体健康,多交朋友,遵纪守法。义务教育只是提高全民的文化基础和国民素质,而不是培育精英。真正学习,培育精英都是在私立学校。私立学习从初中开始,就开始帮学生规划大学专业和方向。令外,日本的公立学校没有学区房概念,老师都是定期在学校之间交流、轮换,到底是地方小。大抵学校教育都是:小学获得知识启蒙,中学培育思考习惯,大学掌握自学能力,只有研究生才是自己找方向,研究成果。
4.食在日本
日本的食物包装,除了有保质日期外,还有“赏味期限”即超过时间,就错过了该食物的最近风味了,有些店甚至以此来拒绝顾客的打包,属是有些矫揉造作。你能相信?日本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水道局一律由日本国营,水源地进行特殊保护,远超饮用的标准。这也只能是在日本的十年前,放在今天,估计小日子也不敢直接饮用,也不怕核废水污染。所以说书中说小日子如何重视环境,现在看来不过是虚伪、自私的双标狗。
5.令人发狂的垃圾分类
去过的人都说日本的街道和路面很干净,他们的垃圾分类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的,用系统的思维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在从小被值进了小孩的脑子里,被写进所有的小学教科书内,不同的垃圾,市政上门收的时间不一样,严格执行。垃圾混放,被居委大妈查到会被“退货的”,所有的垃圾进行袋装,即使是厨余湿垃圾,也是会被过水晾干打包丢弃,不会有大的异味,对于可回收的纸张,应放在小区专门的库房里面。还有大件回收点,很多刚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去大件回收点淘一些还能用的用品回家。上海之前也刮起垃圾分类的风,一时火遍全网,结果后来不了了之。有时你分好的垃圾,由于市政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制度,回收人员依旧混在一起车子装载走,不免寒心。垃圾分类别看事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
6.完善的福利、医疗制度
日本全民参与医保,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加入者收益的强制社会医保。只不过公务员、企业职员、个体户参保的形式都不一样。现如今,日本民众的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实现看病不花钱。由于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政府的养老金也是入不敷出,很多老年人年逾65周岁,任在发挥余热为三斗米折腰,按规定领取不到足额养老金。而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不断推出政策,推迟到65岁的老人才领取养老金。估计到我们这一辈退休,养老金不知又是怎样一番天地。多想无益,还不如健康生活,锻炼身体,将来退休多活一年,赚一年养老金。网传上海一些企业的普通员工的退休金一月高达1万五,根本花不完,令人咂舌与羡慕,真是“同人不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