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这两天群里的读书内容是《我们仨》,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一点,我看到的是悲戚,那时候,杨绛还没有现在这么被太多人追捧。只是感觉女性的笔触,却不是突出细腻,更多的是一种博大,没有柔弱,只觉得干干净净的简单。

很多时候,我读书,是不看作者是谁的,当然更不会多想她的夫君是钱钟书。其实说起来,钱钟书本人,我也会以平等心看,而不是敬仰心,当然也不会是亲近心。

继续话题。为什么我看到的是悲戚,而且,简直悲不自已?那是我的这部分情绪被触发了。对未来的恐惧,对自己经历的自我怜悯,可能,还有一些悲悯之情。却又一次,不想跳出来。所以说,疗愈是给想要疗愈的人。

这是一个多雨的秋日。很多秋天的句子蹦出来。大多也是一种悲凉。悲凉是秋天的味道。悲凉,一定是消沉吗?我发现,很多人是拒绝消沉的,急于要从中跳出来。可是秋,的确有这样的味道,这也是一种美,收获了各种滋味。

感觉自己是什么样子,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努力让自己是什么样子,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时候,知道就好。有时候,需要呼应,也是自己的样子。有的时候,真的只要自己品味就好。

这样的秋日,这样的秋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