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正是陕西苹果大面积上市的时候。可是在咸阳礼泉北部山区石潭、南坊、叱干、注泔等镇以及乾县的峰阳镇,一些果农却正面临着一场“寒冬”,在这里曾红极一时的秦冠苹果,如今只能卖到原来十分之一左右的价格,而市场上也很难再看到秦冠苹果的身影。(11月12日《华商报》)
作为地方名片而存在过的“秦冠”苹果曾出现过“俏销大江南北”、“一果难求”的喜人局面。然而,好景不长,市场瞬息万变,很快,它的市场份额就被品相、口感都更好的陕北“红富士”挤压,从风光无限到黯然失色,礼泉秦冠苹果的兴衰史,恰恰折射出相关各方市场意识严重不足的现实。
首先,果农盲目跟风,缺乏危机意识。甚至在危机初现端倪之际,依然后知后觉、得过且过,最终延误时机,完全陷于被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果蔬消费由“能吃”转向“好吃好看营养安全”是一种必然,品质更高、卖相更好的红富士取代秦冠的优势地位只是时间问题。可以想见,礼泉果农们若能早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改种红富士或其他符合市场口味的品种,按果树的生长周期,眼下处境绝不会这么尴尬。让人深感遗憾的是,即便到现在,一些果农要么索性将果树放任不管,要么寄希望于来访的媒体,天真地幻想“让吃惯了红富士的人再尝尝秦冠这种酸甜的滋味”。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考量这种“守株待兔”式思维,实在不合时宜。
其次,政府主管部门目光短浅,没有做好教育引导。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当年果农们“一窝蜂”式抢种秦冠并不意外,不可思议的是,占有更多渠道和资源的当地政府部门也被眼前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没有居安思危、审时度势,提早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分析,合理引导果农调整种植结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说到底,这依然源于市场意识不足。这种过于僵化的思维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果贱伤农”的现象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吃一堑、长一智,所幸,在现实倒逼之下,当地个别地方终于有所醒悟,在果树品种调整、苹果销路、政策服务等方面开始拿出一些实际行动。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同时市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礼泉秦冠苹果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再次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的力量无比强大,唯有那些重视市场、研判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的人,才可能赢得市场,相反,无视市场趋势、一味盲目蛮干、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者,最终只会被市场无情抛弃,望围观者、后来者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