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过创意,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应聘过一家地产公司的工作,当时招聘人员说让写个相关的文案。我自己看了人家的文案然后模仿写作,但是最终没有被录取.所以文案创意在我脑子里就是个高大上的东西.
这本书最大的启迪就是其实我也是个很有创意的人,每个人,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创意你的人生,让你的人生充满创意.
"一个真正的创意人,他绝不会有创意枯竭的时候,因为创意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他可以在与自己独处时,享受完全的自得其乐;与别人相处是,也能创造出有趣的氛围,他能与每个不同的人,创造出各异奇趣的相处版本,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感觉很好玩、很丰盛,会一直想约他、与他见面……创意若有目的,就是把每一天活的独特且精彩,如此而已“。
这样的日子是你期盼的吗?反正是我期盼的。我经常会因为每一天做同样的事情而觉得没有意思,我经常会自卑别人跟我在一起会很无聊。说不出建设性的话语。我很羡慕嫉妒那些能活跃气氛并且让别人不自觉跟随他们往前走的人。
其实想一下是自己没有打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收拢这翅膀却不知到自己也是会飞的。每一个人都喜欢玩,为什么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非要把它固定话那么痛苦话呢?
我现在每天早起都在练习瑜伽。但是对于我来说练习瑜伽其实就是为了早晨的清醒,瑜伽的拉伸可以让我迅速的保持头脑清醒。但是每天早晨固定的起床我已经麻木且觉得要用意志力来完成它。为什么不换种好玩的方法呢?我可以每天装扮不一样的自己,想象自己每一天不一样的身份,今天是个狂野的牛仔,身手利索矫健。明天是个娇滴滴的大家闺秀。想想都觉得很兴奋。
我可以跟孩子们玩角色扮演,写作业读书的时候都可以创意角色。为什么非要虎妈的来写作业呢?因为我以前的关注点是怎么样子让他们做,而不是怎么样子好玩。
你的感官敏锐吗?你看电影的开场五分钟会想到几个结局?你会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立想几种有趣的观点和心得?
作者说,你要搞清楚是你选公司而不是公司选你。“因为一个真正有自信创意的人会说:“我要选这家公司,你如果不选我那时你的问题。”他知道标准在自己身上而不在别人身上。所以不会坐在那等着被人家称斤论两。
如果一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那就去找出原因,到底是你的东西有问题?表达有问题??还是你跟他的频率没有接轨?你一定会有办法找到适合你的公司,只要你确定自己喜欢、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你们的调子相近,合作起来不是是互相抵消而是倍数相成。”
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生活当中,包括你选择的伴侣身上,首先你要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样子的,而且你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我自己从来没有停下脚步想一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环境。目前的生活环境不是我自己喜欢的,因为我待着觉得不舒服。但是好在我可以做些改变。现在的环境一定是当时自己觉得有喜欢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先把当时吸引你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再把现在你不喜欢,也许是你从刚开始就不喜欢的地方也写下来,看能不能进行改变。你要知道你自己的生活是要跟别人加起来可以成倍的。不是互相抵消的。
列出你们可以互相成倍的东西。也列出会互相抵消的东西。然后进行分析。
平常的时候我都想看透一个人,想这个人在干什么,但是却从来不知道怎么样子去看一个人。
挖掘艺术家生命背后的力量说在你去看一副画作的时候,你可以试着从他的画来猜测他的童年是什么样的,他平时是怎么跟别人沟通的,怎么生活的,他画这幅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想法,他当时的情绪是如何一笔一笔勾画出来的。然后你可以去看他的传记验证你的推论。
我们以前对一个人的观察是没办法论证的,比如你猜他是个学生,可能是个高中生,然后根据巴拉巴拉猜测出来的,但是你没有办法去验证问别人说,哎,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不怕被打死。没有反馈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对不对。
创意的生活也必须是别人喜欢的,这是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