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环境下,运营体系应该如何搭建?

在一次沟通中,有位销售总监提出了销售运营团队管理的7个痛点,如下:

1、部分区域经销商的功能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部分区域的同事执行力差,业务能力需要提升;

3、营销总部与一线团队沟通与落地有脱节;

4、营销中心管理系统并未完全建立;

5、个别管理层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对主管项目的职、责、项、收、放、协制不清晰;

6、各项数据分析不及时,整改措施不明确;

7、各项工作及工程有布置,但是追踪、反馈、整改不及时。

我们可以发现,痛点1、2、5的主因是态度和能力问题,而3,4,6,7全部都是反馈问题。甚至1,2,5也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反馈,改变态度和提升能力的工作也基本会失效。因为经销商只做能赚钱的,员工只做容易做的。

从体系的观点看,传统销售运营要解决3个变量和3个对象匹配的问题,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经销商团队、零售终端平台,业务团队。这六个对象相互作用,导致销售运营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而一件事情能否做成,还涉及到目标、任务、反馈、约束条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层级多,系统断点到处都是。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新旧运营体系在企业内并存,问题的复杂度加倍。

如此复杂的系统,修修补补有点用,没大用。何况线下单店产出下降,我们也没有额外的费用去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办?

解决体系的问题,方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同样是卖货,为什么线上的体系却是如此的简单?

在电商运营者看来,需要运营的对象只有两个,一是平台店铺,二是客户(消费者),管理对象少,体系自然简单!其他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全部外包,管理节点非常的少,流程也很清晰。运营的基础就是那些成熟的外包平台和一系列的数字化赋能工具。

新零售的核心是人货场,从系统角度看,物流是系统门店或者零售通负责,那么管理对象就是两个。一是实体门店,二是客户(消费者)。是不是和电商很像?天猫2.0发布会上,蒋凡宣布『消费者运营时代』的到来,正是在提醒大家阿里定义的新零售到底对运营会带来什么改变!

线上线下运营模式趋同,这个就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们的重构方向。

星促伙伴·门店管家的模式,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以消费场景为切入点,消费者运营为最终目标。以数字化赋能+外包为解决方案。能够与现有体系无缝衔接,进而逐步提高新体系的比重,完成无痛升级换代的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