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加班这件事,其实一直持保留意见。并非因为觉得它是对个人时间和价值的压榨,也非不能吃苦,而是觉得加班与否其实和工作计划的安排与衔接得当与否有极大的关系。
若确是临时突发紧急情况,时间紧任务重,那么该加班则加班,没什么可说的。但现实中有些加班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例如,在规律性事务上产生的加班。这样的事务,一般而言其发生的时间、需要完成的事项清单、需要的各方配合、事务的具体流程环节和完成时长基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如公司财务部每年七八月份要配合证券方面准备半年报披露的事项,按理若没有重大变故,应该是可以每年定期提前开始准备并列出计划按步骤推进的。
然而,每年此时都成了财务部铁打不动的加班季,财务人员全体出动忙半年报,放弃了周六周日的休息,有时甚至要彻夜加班。且不说这样赶工的工作效果如何,单考虑财务人员大部分是女生,加班至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她们的人身安全就存在一定的隐患。
还有一些加班,则是因为业务功底不扎实,工作效率低,没有好好规划时间等原因造成的。这类加班看起来也很辛苦,因为别人在休息了他们还在忙,可细细想来是主观原因居多的:别人五分钟能做完的事他们却要忙上一个小时,别人在忙碌的时候他们在闲晃荡,做事的时候又三心二意,最后交出来的作业连自己都看不过去,所以只好“牺牲”休息时间去恶补功课了。
加班多了,发圈也自然多了,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种:
1.自我调侃:三言两语的俏皮话,说说生活的不易和加班狗的心酸,顺便求大佬或同事亲友关心,这样的人通常都比较灵活俏皮,有“曲线救国”的机智。
2.正面宣传:觉着大伙儿为了公司加班确实很辛苦,发圈既是做宣传也是对大家的表扬认可,这样做的人通常情商较高,向上沟通表白的同时也让下属觉得跟对了人,今后再有此类事情亦不会有太多怨言。
3.凸显自己的辛苦敬业:基本逢到加班就发圈,细数当天所做大事小情,行行缕缕精准定位的详列如超市购物小票,又或贴出几张加班进行时的照片留痕,或许是秉承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理念吧,从宽泛来说倒也无可厚非,可做法却不如前两种来得巧妙。
当然,还有一类人的加班是比较低调的,他们一心想着尽快完成工作,常常处于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自然也不会为加班的事发圈。这类人通常都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踏实做好的每一步终究不会白白努力,加之心量较大,所以亦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只是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说来我们公司的人事就是这样,年前为了那倒霉的绩效算法天天加班至夜里两三点,但他们几乎都不曾发圈,我还是通过其他人的朋友圈才知道他们如此辛苦。
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加班也是一种努力的过程,而努力与否并不需要别人知道或赞许,因为最后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无非就是给他人多增添几句谈资。这样看来个人努力的过程确实不足与外人道也,前两种发圈可爱中透着调皮,亦为可取,至于第三种,那就见仁见智吧。
当然,朋友圈最好的功能就是屏蔽,可以让自己在安全的范围内写写日记,不然此番感想一出,怕是要将人得罪光了
愿努力者能得心中所想,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