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陷阱:揭开那些干货的面纱

(本文有使用AI协助,平台首发,文责自负,仅供参考)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实用的方法,以干货为名的心灵鸡汤、励志文章、秘诀培训等等,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掉入了碎片化的干货陷阱,误以为这些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忽略了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后遗症;而另外一些人则居高临下,抓住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贩卖干货、秘诀,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人们口中常说的“干货”到底是有哪些表现呢?

从日常生活中,以及线上线下的大咖教导中,我们发现,“干货”通常指的是可实际操作、有行动价值、能尽快见效的经验和技能,是纯粹方法论的东西。

这种经验或技能,大多情况下是比较具体、可以进行衡量和的,运用得当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或克服挑战。

干货的表现形式有五:

一是用具体方案以偏概全。某平台一位税务规划培训,上来就是一个王炸“不足1000万收益的企业,用这个方案可以每年节省税金120万元。想学吗?用你的小手点个赞……”一顿推课过程。全然一副专家在此,舍我其谁的自信。却连工资性税赋与公司红利性税赋都不去分析对比,以偏概全,只讲一招一式的神功入化之效。

二是把成果当方法。干货通常与实际成果相关,是一种实际价值的体现。却被一些人当作方法讲:比如一平台煞有介事的讲,小王妻子专职带娃,偶然间开始刷单做兼职,已经实现月赚10000+,“这里不同于其它平台的各种骗人,你点进来一试便知。妥妥的干货分享。”还有什么跟上节奏炒股,半年狂赚100万,等等。

三是把专业技能当做金钟罩。干货应该是知识和技能最实用的部分,是帮助人们应用相关领域的知识的方法。但是一些善于做市场的人,把它们极端化。某学校小王从倒数第二,使用这套XX一举考入北京名校;或者,小李父母真棒,仅用XX一招,使学渣秒变全市状元。干货学习法,好神奇!其实只是解决一些记忆或者专注力问题,远远不象童子功练就的“金钟罩”,据说可以护佑全身。专业技能难以化解生活中普通的问题。

四是个人经验分享。有些大咖特别擅长个人经验和实战历练的分享;有的是冒名成功人士的近身友长,讲别人经验。在活灵活现中推销自己课程。上周便出现发明“风口”理论的某成功人士辟谣:当年高考状元、财团邀请做霸道总裁、冷冰冰XX亿,都是假的……足见很多经验不可靠,即便是可靠,也是别人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与常人无关。

五是实用技巧套用。干货应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夸张了,或者过度依赖都不是好现象。前几年盛行的“金点子”,无视事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诱使一些人拿来就用,用大厂营销的策略去做小作坊的推销,用线下拉客的技巧去互联网上做私域,往往连赔本赚吆喝也得不到。

干货陷阱表现还有很多,以上为择其要者简要分析。

愿读者喜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