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混个毕业证就行了。
每次听到有人说这话,我都会假装轻轻一笑。其实这并非真的好笑,我的笑中参杂着无奈、难过、气愤和悲痛。
为何无奈?我深知无法去改变说出这句话的人,当然也不能完全接受他的人生态度,奈何我如此渺小,力量又如此有限,无法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事情。
为何难过?或许是由于我自己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已经早已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完全全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但是,天涯何处有知己呢?漫长的求学路上,我总是会羡慕那些坐得住板凳学习的人,他们那种精神令我动容。曾几何时我也渴望有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从来没有过。面对人生的这种多样性,面对人们人生道路选择的多样性,我懂得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直是奢望。我为无法交到朋友而难过。
为何气愤?他们的芳华不过才二十,为何表现得那么沧桑?我不理解,或许也就是因为不理解而产生误会,总觉得他们过于悲观。我为他们的悲观态度而气愤。
大好的时光,抽烟,酗酒,一事无成,空有一番道理,试图用烟雾和酒色隐藏自己的幼稚,伪装成富有程度的成熟者。
这也恰好回答了我为何悲痛。似乎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我只了解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在被迫长大,一旦步入青春就必须舍弃童年,在微不足道的经历中夸张地倾注忧愁和伤感,在外人看来他得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大人而非小孩,正在自己的青春中体会人间冷暖。我不否定这样多情多感的青春其具有的特殊意义,反倒是我自己关上了情感世界的大门太早、太久,才使我成长得缓慢,直到现在才渐渐地理解他们的苦楚,也正视自己对待事物的看法。
我的悲痛点在哪呢?曾经,一个男孩勇敢地在课堂上为我发言,而我却百思不解。我看过他哭,看过他笑,看过他闹,但对于他的内心我是一点也窥见不了,对于他的那些话也无法参悟。他当着我的面说过:“要是能和你一个宿舍就好了。”时至今日,我已经大概理解了。我在想:像他这样的人或许此时此刻也在说那句话——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而我,无论身在何方,无论何时都再不能改变一个人了,因为曾经有一个唾手可得的机会被我的愚蠢拦截,早已被我亲手葬在逝去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