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和我一样,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鲁迅
众所周知,金星是娱乐圈出了名的“毒舌”,经常怒批这个,怒批那个,已成家常便饭。
近日,金星不再怒批人,而是怒批起了一部动画片——奥特曼!(准确说奥特曼是一部特摄片,但是在孩子眼中的地位和动画片并无区别。)
起因是金姐家孩子一回到家就看奥特曼,然后不愿意做作业,让金姐操碎了心。
这事情在她自己的脱口秀节目,和对自己的访谈节目中屡次提到,从神情上看,用“怒批”丝毫不为过。
金姐在节目中表达对她孩子看奥特曼,动画片的观点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
1.奥特曼这种动画片是幼稚的,无聊的,没有营养的,上小学后就不要看了;
2.就算要看动画片,也应该看一些“有营养”的,比如好莱坞的。
从金姐的话我只看出了“功利”二字,这种功利主义论调在成年人看来好像无法辩驳。然而,我们一边在感叹我们的孩子比国外的孩子缺少想象力,缺少创造力,一边又将我们的孩子投入“功利主义”的牢笼,从小强化他们以后在社会上有用的技能,何其可悲。
奥特曼有没有营养?
奥特曼系列作品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设计和最浅显易懂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为保护地球和所爱的人与邪恶势力进行较量的光之国战士的故事。
尽管奥特曼和怪兽的打架场景,剧情都略显得单调和模式化,但在一个孩子来看,他们在重复的动作中,模仿中理解这个世界里抽象的认知。这对一个孩子的三观能起到十分积极的塑造作用。奥特曼是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超级英雄,和它诞生的国籍,背后的文化没有关系。所有人念念不忘的其实是深藏自己内心的情怀。
《迪迦奥特曼》里那一句“我要变成光”影响了多少现在已经成年的大孩子?
再举个例子:
《赛文奥特曼》第8集就《被盯梢的街道》映射出很多社会问题,如禁烟、禁毒。
这集讲的是美特隆星人在卖香烟的自动售货机里放入使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宇宙罂粟种子。吸烟者吸食后会发狂并攻击其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美特隆星人还要求同为宇宙人的赛文不要干涉他们的计划。不过赛文很犟,成功做了一次宇宙林则徐。
前不久奥特曼在北京做活动的场景:
活动方特别安排一位生病的小朋友(说是肌萎缩症患者)和奥特曼见面,赛罗奥特曼带着全场的观众把鼓励送给了他,迪迦奥特曼也在活动后台和他单独见面并合影了。孩子看到了偶像,也看到了对生活满满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奥特曼能带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
能顺便学英语的动画片就更有营养吗?
个人不太喜欢做啥事情都要跟学英语搭在一起的论调。英语这几十年来一直是最重要的学科没错,因为中国要和世界接轨,中国的孩子花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习了。其实,这些时间本该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迪士尼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其实是大众,不分年龄段,所以里面有很多成人才能理解的幽默,人性,价值观。更多时候是家庭齐聚电影院的爆米花剧。
但是无论是《冰雪奇缘》还是《奥特曼》,孩子们喜欢他们并不是因为能提升英文水平,而是单纯的热爱。
孩子在自己可以有限调配的时间里(娱乐和放松的时间),在满足安全与健康的环境下,家长应该给他们更多选择的权利。
孩子的认知和成人的认知不一样
不同年龄层之间的群体对所处世界的认知程度和对外来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会有明显差异。
大人和小孩学习能力的不同和观察过程的顺序有差异,所以造成了哪怕是观看同样的影视节目,奥特曼也好,还是超级英雄电影也好,儿童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打斗激烈的声音图像上,而大人会追求自己已建立的知识框架之外的东西,就像是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意想不到但又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推进。
到最后你问孩子这个电视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他可能只记得一个又一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场景而已。而大人往往深思故事里的道理。
谈谈亲身感受。笔者从小喜欢看武侠片,只是单纯喜欢各种炫酷的打斗场景,飞檐走壁的轻功,完全看不懂里面的侠义情怀,儿女情长。那时也不能理解为何大人喜欢看《渴望》《便衣警察》这种“很没意思”的连续剧。
稍大一点的时候也看很多香港电影,尤其是搞笑片,只是被浅显的夸张,搞笑情节所吸引,哪里知道“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的大道理?
94年看《大话西游》只欣赏“你妈贵姓”“打雷喽,下雨收衣服喽”这种搞笑烂梗,多年以后才体会里面感人至深的爱情。
95年看《黄飞鸿》,和同学们就记住了“爱老虎油”,可是当时的小伙伴没人知道“爱老虎油”究竟是什么滋味。
印象更深的是,96年和一群同学一起第一次租碟片看《东邪西毒》,以为是一部武侠动作片,所有人聚集会神的看了半小时,愣是没人看的懂剧情,面面相觑,最后找店家理论给换了一部喜剧片《狗蛋大兵》才皆大欢喜。
人生不同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对世界的判断都不一样,不同阶段领悟不同,无关对错,意义。
那些成年了还在看奥特曼的人是怎么回事?
那那些上了大学或者大学都已经毕业了还喜欢追着奥特曼看的成年人呢,他们就不觉得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很幼稚很浪费时间吗?
被这样一部部作品深刻影响直到长大的人,造成了他们对这样的特摄作品有着深深的情结,是真正的“爱”让这样一群人在长大后愿意忍耐奥特曼系列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但不离不弃地继续追逐和喜爱这个系列作品。
在日本文化,他们管这样的一群对某样事物有着强烈喜爱并了解得淋漓透彻的人称作“宅”或者“控”,在中文里我们称之为“粉丝”。
过去“宅”或“控”是小众的,是被边缘化的。现在动漫粉丝成人化已经很明显了,并不是小众。因为最早看着奥特曼和动画片长大的这一代人已30,40岁。一个普通IT宅男,可能走进他家里是满屋子的手办或模型,一个高级白领宅女,可能满屋子的二次元COSPLAY道具,已不足为奇。
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懂,为何B站这种整天发布毫无营养的鬼畜视频的地方能够聚集那么多年轻人,搞不懂为何20来岁了还在天天追动漫番剧,搞不懂为何那么多年轻人为一个虚拟的初音未来演唱会而疯狂,搞不懂那些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二次元小姐姐想表达什么。
其实很简单,因为热爱,热爱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个性化。
功利主义是孩子的牢笼
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写道:“他们都和我一样,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相比于生活在乡下的闰土,鲁迅和他城里的公子哥朋友们反倒是生活封闭,像井底之蛙一样,不如闰土的生活有趣,丰富。
这高墙极具象征意义,拿到今天来看,父母过早将孩子困在学习,作业,培训的牢笼,一切以有用为目的,功利化的培养孩子,无疑是另外一种高墙。
少年闰土会的东西:比如能装弶捉鸟雀,能月夜捕猹;
少年闰土所知道的东西: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这些对未来人生并无多大意义,别指望这些技能和知识成为体面谋生手段,但在少年鲁迅看来,是艳羡之极的!哪怕多年以后鲁迅先生回忆故乡的时候,始终念念不忘的只是这些幼稚的事。
少年闰土在少年鲁迅看来是一线希望。奥特曼,动画片,在孩子看来也是那一线希望。
没有任何一个少年想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知识完备,技能的社会精英,孩子的眼里,只有单纯的好奇和热爱,没有功利。
只有《天线宝宝》符合了成年人的功利心
虽然是老黄历了,不过还是值得此时拿出来说一说。曾经有一部从英国引进的幼儿节目《天线宝宝》一夜之间风靡全国,成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婴幼儿节目。
制作方BBC设定的主要受众群体是1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然而他们永远想不到的是,到了中国,却是一群大人准时准点围在电视机前,认真观摩。管他是一本正经的学者,忙于家务的主妇,还是牙都快掉光的老人统统放下手中的事情,端坐在电视机前,拿着纸笔分析天线宝宝的一举一动。
曾经在地下彩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天线宝宝》的制作单位与香港某博彩公司有关联,片子里暗藏特码,参透其中玄机就能飞黄腾达。这种幼稚的似乎只有小孩子才信的鬼话,却使成年人深信不疑。
英国驻华媒体曾经格外关注过天线宝宝飙升的收视率,但是西方记者始终没搞明白这个 “讲述 4 个外星人日常生活”的动画节目是如何跟地下博彩业联系在一起的。
这就是成年人看节目的功利心,他们期盼从《天线宝宝》处获得的是天降横财,在孩子看来是如何都理解不了的。
大人的“功利主义”VS孩子的“快乐心情”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辽宁葫芦岛,为了预防孩子近视,邓先生每天严控3岁女儿看电视的时间。一次他关掉电视后,发现女儿趴到窗台上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邓先生走近顺着孩子的目光,真相让他哭笑不得。原来……
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做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得到“回报”,因为你已经付出了“时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回报,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纯属浪费时间,就不值得去做。
金姐还举了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来支撑她的观点:她的孩子爱看奥特曼,完了过后考试题不会做。孩子问他题目,她怼回去:你怎么不去问奥特曼?(金姐怼人的风格,果然对谁都一个样。)
这就是大人们教育小孩常常喜欢干的事情,一旦没有出现好的结果,便将没有相关性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形成因果关系,然后让小孩子以为因为你没有按我说的去做,就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这其实是“事后归因谬误”( post hoc fallacy),也称“后此谬误”。
什么是事后归因谬误?
“事情发生以后强行把此事的结果归因于另一件事的谬误。”白话点就是错把发生时间先后当作因果。
生病以后,强行把生病归因于黑猫跑过。
车祸以后,强行把车祸归因于运气不好。
吃了一只鸡后,感冒了,强行把生病归因于吃鸡。
这种强行建立的因果关系往往并不全面和正确。逻辑学上把这个叫错误归因,是三十种逻辑谬误之一。
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考试没考好能怪奥特曼吗?《小猪佩奇》和《白雪公主》就能让你的孩子把题做对吗?问题出在时间和方式,不是只有你家小孩爱看动画片,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就会做题呢,是因为没有看奥特曼吗?还是因为只看英文的迪士尼动画吗?还是因为别的小朋友上课有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在家长的督促和辅导下进行了更加高效的学习呢?
家长总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动画片啊!
《庄子·秋水》中有一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用以告诫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
菩提达摩《血脉论》中有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泛指自己经历的事,只有自己最清楚感受。
看,道理自古有之。
小孩子看动画片,看的就是开心和满足,就像成年人整天玩手机刷抖音,有时候就图个轻松愉快,哪里是奔着学东西去的?
让奥特曼和动画片回归到单纯的使命,让孩子有单纯的快乐,对孩子的成长比啥都强,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