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人际关系方面出了点问题,作为一个修为不够的人还是会觉得有点儿闹心。心里也很清楚,其实说白了就那么点破事。在我们和一些人还没有成为所谓的知己或是彼此达到一种默契之前,这些人算是你的朋友吗?的确,我们如今是有点分不清什么叫熟人,什么叫朋友。我也说不清这当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但是我知道我们正在缓慢进化着也加速复杂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个第一次相识的人说了大概这么一段话:
你不要看你身边这么多人,但是不一定都是你的朋友。就朋友这个事我也说不清楚,我给你打个比方。如果你现在身上有50块钱,那个人跟你借100,你愿意再跟别人借50凑100给他,那说明他在你心里面是很重要的;反过来如果你跟那个人借100块钱,而他只有50,但是他会想办法跟别人借凑齐100给你,那他就是你朋友。光靠嘴说没用,在你风光的时候看不出来啥,看的就是你不行的时候。按这个标准你可以去想想,你心里就清楚了。
这段话这几天来来回回脑子里过了很多遍,按他说的,的确是几分钟时间就能把身边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理的清晰明了。事实本该如此吗?付出、相互利用和索取?
如果两个人之间是那种彼此想着为对方付出的关系,那自然是令人羡慕但也是令人担心,这种关系往往不能长久。爱情里讲究的是全心全意的为对方付出,可是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当爱与被爱不成正比的时候,矛盾就来了,最常见的台词大致是这样的“你这个死鬼,结婚的时候说的好听,这么多年我给你家做牛做马还生娃,你对得起我吗?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跟你离婚”。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付出,只是这种付出起码算得上是风险投资了。
相互利用,是现在人和人之间最常见也是最稳定的依存方式,包括我们所谓的友谊。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好”朋友超过个位数,就真的有必要考虑一下,这些人都这么靠得住吗?不否认这种以相互利用式的友谊,毕竟说到底自己也不亏损什么。有这么一个说法,和大家分享,说朋友之间如果真的能放心的相互利用,随时能用、用得越多可能这种关系就更靠谱。这么一想,似乎也是有点道理的。
另外一种人,以索取为主要目的,拿感情和关系说事,情感牌一打出,大部分人是不好意思拒绝的。索取一些也就算,咱心胸宽广不计较,多个“朋友”嘛,总是得付出点代价。说到这就想起今年春晚上潘长江主演的那个小品了,赤裸裸的现实,破产的不是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老板,真正破产的是假朋友的虚假面目。你风光的时候结交的朋友,往往不可靠,这类人当初结交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权势、地位或金钱,如果是女士的话可能还有一点就是年轻美貌。
那么问题来了,你身旁的那些以单纯索取为目的的人是不是应该清理一下,“要你有何用”?
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维护的不止是被索取走的利益等,而是你的时间和情感投入。下一次,当你再遇到那类以单纯索取为目的,打出感情牌的人时,适当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再继续助长这类人爱拣便宜还心安理得的心理。
送一句要你有何用?剩下的让对方自己想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