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中国》讲述了一个山东省淄博市沂蒙山区小乡村——杓峪村,在2012年整整一年所发生的各种故事。纪录片以本土“文化人”杜深忠夫妻生活为主线,在纪录片里,我们所看到的农村,它既没有想象中的破败,也不属于大多宣传中的模范村,是一个很平常普通的村落,在一年的时间,大多数村民在经济上伴随着经营苹果树经历了劳碌到收获的辛苦,发生了丧事,也有定亲和结婚的喜事,以及村民跟村支书之间的矛盾纠缠,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个人的成长历程,等等。
纪录片比较完整讲述了乡村在2012年一年时间里发生的大小故事,村民们分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人生故事,有自己的生活逻辑,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有自己对世界基于自身经验的认识。更为难得的是,纪录片里有太多让人动情的情景和细节,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感动和思考。同时,纪录片里关于村落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记录,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单位,反映出,即使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大多数人关于时间的观念仍然可能是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观。
纪录片里的杓峪村在一年时间里发生了许多故事,它的丰富性足以提供对农村的各种思考和理解。其中最敢兴趣的,可能是村支书张自恩和本土“文化人”杜深忠俩人的经历与体验。村支书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他代表了国家对最基层社会——乡村的管理和领导,另一方面,他又是农村中的一员,处于本村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之中。所以既代表国家利益做事情,然后还要考虑地方利益,在这两者之间尝试做平衡,应该是他的主要工作,也是最棘手的工作。村务对他而言,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村干部和村民的纠纷以及村干部在乡村的作用既反映了国家在乡村的体现,即国家在场,也是乡村自身发展的一个逻辑,即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另外,本土“文化人”杜深忠的生活逻辑与人生体验也提供了关于农村印象比较另类的观察。拥有知识并没有带来富裕的生活,相反,他的生活在村里应该是属于贫困,但是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一直坚持追求“做自己”,也有对当下各种事情属于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比如关于“农民工”问题,他认为农村出外打工八成以上属于被逼无奈,而且很大程度是一种冒险行为,一种无奈之举;关于对“土地”的认识,他也基于自身经验,说出了可能在大多数人常识中甚至是“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即不认为自己对土地有什么感情,在农村经营土地并不能解决奔向幸福生活的梦想,指望自己的孩子考大学、离开土地,这也似乎是农村家长普遍的心态。他是一个在农村生活的另类,一辈子在和老伴的不理解和吵架中度过,他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怀,但是在农村,生活能够给予他的貌似很少,也幸好他学会了“苦中作乐”,学会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学会跟生活讲和。
从更宽泛的视角看,乡村里的中国,可能一方面,是时代或国家对乡村的影响力,国家影响如何在乡村中体现出来,国家力量或时代如何在不断改变乡村。另一方面,乡村如何面对国家、面对时代的改变。中国乡村会往何处去?可能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思考,梁漱冥曾经出过一本谈话集——《这个世界会好吗?》,看了这个纪录片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不会好,但是也不会更坏,我们的乡村,可能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