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小时候

        二宝前几天开始总让我在他俩睡觉前给他俩讲故事。原来是他看一本书叫《爸爸小时候》,也因为那天在他姥姥家,听我和他舅唠我俩小时候的事儿,他觉得有意思,就每天追着撵着让我给讲。其实我就给讲过一次,讲的全是他舅小时候的事儿。还是让他舅听到非得跟我急眼的事儿。不可外传的趣事,哈哈。

        现在我就来回忆回忆我小时候吧。没有时间顺序,想哪说哪吧。小时候我记得最开始住的“青年点”的红砖房。同爷爷奶奶住东西屋,各自俩间房,我家在东侧,正南的房子,进门是厨房,右手边是个门,门内是卧室,一铺南炕,我应该出生在那个炕上,我弟也出生在那个炕上。炕上铺着炕席,炕梢儿是炕柜,炕柜上整齐的叠着被褥。炕柜旁边一个类似床头柜的小柜子,它的上面通常都是摞着枕头。挨着下去,地上用木板砖头支起的是俩个红色木箱子,箱子里装着妈妈舍不得铺盖的新被褥,舍不得穿的好衣服,一切珍之又惜之的好东西,还有妈爸结婚时压箱底的硬币。箱子下面遮着布帘,里面放鞋之类的东西。箱子上面摆着带底座的镜子,花瓶,瓶里插着假花,通常这俩样东西都是成双成对的摆着。还有友谊牌雪花膏,杏仁蜜,头油,万紫千红嘎啦油,手电筒,木梳等等。挨着这对大箱子往北看,是个四条短腿着地的大衣柜,正中镶着大镜子。我的记忆里,大衣柜里放着我的零食:汽水,麻花,面包,糖块之类。再往北就是北窗户了,大舌头的小伙伴儿就在这个窗外呼唤过我。窗下摆过桌凳,也在我的记忆里,某年月的冬季夜晚摆过炒花生瓜子的炉子和簸箕麻袋。爸妈曾忙碌于此。

        挨着我家隔壁就是奶奶家,如图,无门走廊进入,北面是厨房,南屋是卧室。写这些的此刻是安静的夜晚,我有点害怕,因为我从小到中年都胆子小,特别小,一人不敢睡觉,赶巧儿今晚我一人睡,有点不敢回忆这个走廊,记得爷爷去世时,棺材就停放在这个走廊里,那个晚上,走廊黑漆漆的,大人们都在屋里忙着,把我忘在屋外,我想进屋找大人就必须穿过这个走廊,我不敢,小小的我数次举步想前行,数次恐惧又退回。不记得徘徊了多久才拉着爸妈的手走回家去。模糊的记忆里爸妈有一个人抱着不谙世事的弟弟,另一个人拉着我的手,那时我家已经搬到了草房住。

        小时候,奶奶那屋总是有着点心盒子,麦乳精罐子,那是那年月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那时的我看中了奶奶的烧火棍,在奶奶烧火时我说:我妈还没有烧火棍呢!我就把奶奶的烧火棍拽我家那屋去了。记得吃过奶奶做的大米粥,炒白菜片,炒的干焦的白菜片无汤,白菜帮片周围一圈酱油色,十分可口。记得爸在草房里,炉子上也炒出过同样的白菜片,带着酱油圈的白菜片深藏在记忆里没褪过色。那时我偶尔也坐在奶奶那屋炕上的被褥跺儿上晃荡着俩条小短腿,嘴里反复学亲戚的关里口音说话,妈妈抱柴火走过窗前,死劲儿瞪我,警告我,我也有恃无恐的继续嘚啵,逗得屋里人前仰后合的哈哈大笑。

        那时的我可爱说话了,人送外号:“小外面儿”。就是不留人吃饭都能给人送出二里地的主儿。每当家里来人,相送出门时,互相说着:“没事儿去啊,有空来啊”的话时,我也跟着说,大人都回屋了,我还跟着客人后面喊“有空来呀”!带上七大姑八大姨的称呼。这个外号,堡子里的大人都知道。除了这个外号另一个为众人所知的我的特点就是:爱吃糖和零食,特殊爱吃。村里唯一的小卖店可欢迎我了,没事儿买糖吃,哭了买糖吃,手挨木头挤了,那哭的言不得语不得的,妈心疼了一问:“买糖去呀?”我马上就不哭了。我妈木箱子里压箱底儿的硬币全在她翻箱子拿东西时我就小手伸进去翻出来买糖了。箱子盖上的花瓶里除了插花还有不少硬币,我就从炕上爬到箱子盖上,把花扔出去,花瓶掉个个儿,倒出硬币买糖去。最后硬币被我花光了,我就含糖衣片,把外面的那层甜的舔掉,再吐出苦药片。(这个动作跟我现在的二儿子多像!他某天承认了,自己偷喝美林的事儿,因为它甜啊。)这么吃糖的后果就是我没换牙之前满嘴的虫子牙,黢黑的牙窟窿,疼哭是常事儿。

还有 61%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