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了一节《狼》文言文教学,这节课节奏缓慢,虽热闹,但不扎实,虽形式多样,但没实效。
导入要有实效性
导入环节有关狼的成语,同学们找到的成语都是展现狼的恐怖、残忍,老师转而引入也有些文学作品中有对狼的崇拜,最后引入蒲松龄的《狼》。这样的导入和课文有多大的关系,有没有实效性?学生搜集成语有助于积累,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狼形象的理解,正符合《狼》这篇文章,但老师的解读,对狼的崇拜却与本篇课文离题万里。无论怎样的导入方式,都需要与教学文本紧密结合,都应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朗读应有层次性
文言文教学自然离不开朗读,反复朗读才能读准读顺读通,但在本堂课上,学生的朗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几个学生的反复朗读无非是把字音读准了,第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乃至第三个学生的朗读,老师有什么特殊要求?有什么特殊指导?除了读得流利了一些,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提高?很多时候学生仅仅是走了一遍朗读程序而已,有没有从今天这堂课上学到什么朗读技巧,自己有没有有所提高?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是最值得学习的,多次朗读,不是重复性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而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层次的指导。每一层次的朗读都是逐步深入得朗读,每一次的朗读指导都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这才是有效的课堂,真正有收获,真正有体验。
小组活动要时效
把握文意翻译句子环节,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进行。要求是四人会翻译并且共同解决组内疑难问题。四人一小组开始活动,课堂很热闹,但仔细深入到每个组,会发现很多小组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一言堂,小组内学的好的同学占据了发言的主流,成了组内最活跃的,其它三人只听他说。很快小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来检测活动成果,此时刚才小组活动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很多学生在刚才小组活动中并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学习,掌握并不扎实。接连几个学生的回答,都显示出刚才小组活动是低效的,最起码组内四人并没有都真实地掌握扎实,繁华只是表面,课堂有时需要动,但更需要静,教学活动的设计更需要扎实有效。
目标的制定要具体
教师在导入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作者及作品2.掌握重要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4.把握文章主旨。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表述要掌握五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具体制定目标时要具体化、精确化、可观察。本节课第四个教学目标就是模糊的,属于学习目标的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旨,这一目标不具有可观察,可测量,什么样的主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影响,没有具体陈述。不如改为认识狼凶残、贪婪和奸诈的本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的作用。
课堂节奏要紧凑
本节课教师制订了四个学习目标,在下课时,仅仅完成了前两个学习目标。回头看整堂课,教师节奏缓慢,没有把控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小组活动,翻译课文上。但这几个环节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真正的实效性又大打折扣。课堂节奏的把握过于松散,教师状态也过于懒散,长期下去,课堂的高效在哪里?学生的成长又在何处?
钱梦龙老先生说,上课前多问问“我教的是什么课?为什么要教这门课?”这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更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课堂上所有教学活动得设计都应该以学生的成长收获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仅仅设计学生活动,而是让学生有体验有收获,课堂上看得见学生的生长,看得见学生思维的升华。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陈日亮说过,必须谨记45分钟这一稍众即逝得数字!要一分钟掰做两分钟来用,珍爱生命,精打细算,惜唾如金。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课堂才能扎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