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野原新之助一家终于迎来了这个可喜可贺的日子——32年的房屋贷款终于还清了!
没错,从1990 年《蜡笔小新》开始以连载的形式在漫画杂志上发表 ,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二年,它不仅在日本创造了上千万的发行量,在国内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之相关的商品更是数不胜数。
在今天,《蜡笔小新》的24小时轮播却仍然在B站的直播热榜中占据了屹立不倒的位置,不论你何时点开,你都能看见那个永远长不大的五岁马铃薯头小孩,在过着永远鸡飞狗跳又温馨快乐的生活。
不知不觉中,它也已经成为了很多成年人的精神家园。
那么,这个粗眉毛马铃薯头的五岁小鬼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
在《蜡笔小新》的问世之初,小新这个形象就伴随着很多的争议,有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抵制《蜡笔小新》,甚至被评为了“最不适宜儿童观看“的漫画,原因也显而易见,作为一个五岁的小孩,小新不仅总是把大人耍得团团转,还时常脱裤子露屁屁,这些“不良行为”很容易给成长发育中的小孩造成恶劣影响。
而实际上漫画中时常会出现“少儿不宜”内容是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为“少儿”创作的,虽然《蜡笔小新》的画风幼稚,充满小新的“童言无忌”,但却并不是一部子供向的作品。《蜡笔小新》最初连载的杂志《周刊Action》是专门面向青年人打造的杂志,最初漫画里经常以小新戏谑的视角展现各种成年人的烦恼和压力。
小新的调皮来自于他的不受规训、自由散漫的个性,他的所有行动带着一种自发性的本能,遇到好事就会开心得跳舞,看见美女就会垂直过去搭讪,“没有羞耻心”是小新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最大特点。建立规矩,并适应规矩,是一个痛苦的并且反本能的过程,也是从孩童走向成人不得不经历的过程,臼井仪人也正是因为日本社会的规矩太多,才创造了小新这个无拘无束的角色。
随着漫画内容的不断丰富,小新身上“散漫”也越来越多了“反精英主义”的色彩,从它的新剧场版《蜡笔小新:谜团!花之天下春日部学园》中可以感受到,小新对这个时代的意义远不止逗我们笑这么简单。
在这次的剧场版里,小新和风间、正南、妮妮、阿呆一起来到了名为“天下春日部学院”的超级精英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体验。而这座学校有着所有东亚学生无比熟悉的设定,即分数决定一切。
学院虽然有校长和老师,但却是由一个叫“欧兹姆”的AI系统进行严格且高效的管理,“欧兹姆”会监管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只要发现任何“不文明”的“非精英”行为,都会在每个人胸口的徽章上进行扣分处罚。
当然,分数越高,享受的资源也越好。比如,高分段的班级午餐吃的都是牛排海鲜,而低分段的班只能挤破头去商店抢炒面面包。
一向随心所欲的小新自然不可能在这里就变成乖小孩,他不出所料地跳着我们熟悉的屁屁舞,不出所料地搭讪着学院里的美女老师,也不出所料地在第一天徽章上的分数就几乎被扣光光了,但小新却毫不在意,即使天天吃面包,也能发现吃面包的快乐。
不过,被他连累的风间就没这么开心了。
风间来到这所学院是想通过自己的优秀表现来获得录取资格,而小新的调皮捣蛋、不思进取却连累了风间也被扣分,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
晚上,风间发现小新又违反规定带了小熊饼干,害怕被扣分的风间忍不住和小新大吵起来,一气之下风间冲出了宿舍,跑到了学院里一个神秘的钟楼里。
一气之下风间冲出了宿舍,跑到了学院里一个神秘的钟楼里,遇到了戴着面具的恐怖“吸屁屁鬼”......
隔天,风间就被发现昏迷在钟楼,并且还被学院传说中的“吸屁屁鬼”咬了,变成了什么都不知道的“笨蛋”。可学院的校长知道了后却满不在乎,认为是风间太软弱了才会变成这样。
小新、妮妮、阿呆、正南当然坚决地维护风间,并成立了侦探社,四处调查“风间被害”的真相......
在朋友们的不懈努力下,妮妮发现了犯罪现场实际上是在图书馆,小新也根据从“吸屁屁鬼”身上找到的“螃蟹壳”锁定了犯人——学院的分数第一名流石同学,因为只有他才能享受螃蟹午餐。
而流石同学的动机也非常让人感慨。
常年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流石实际上非常的孤独,而唯一关心他的学生会长春潮也因为无法在跑步掉出了“精英班”,于是为了让千潮能再回“精英班”,他在“欧兹姆”的引诱下偷偷在开发能把所有人都变成精英的机器,但却屡屡失败,所有的试验品都变成了“笨蛋”。然而在与小新他们的纠缠中,阴差阳错之下用机器把“笨蛋风间”变成了“超级天才精英”。
成为“超级精英”的风间也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为了接替吸屁屁鬼的“新BOSS”,他要把包括小新他们在内的所有人都变成“精英”,他认为这样大家就不会再有自卑、烦恼、痛苦和挫折的负面情绪,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的顺利。
一向了解风间的小新自然不会承认这样的“风间”,也更加不会让被改造了的风间阴谋得逞,于是提议用谁先抢到“炒面面包”来决定谁是才是真正的精英,妮妮、正南、阿呆当然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在"欧兹姆"的安排下,这场比赛变成了全校瞩目的“马拉松比赛”。
实际上,小新他们也早就知道了风间最初来这里的动机,不是为了“精英”的光环,而是为了能和朋友们念同一个学校,一直一直不分开。正因为知道了这些,小新、妮妮、正南、阿呆在比赛中才卯足了干劲,为了朋友拼尽全力也不放弃,将一场看似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变成了朋友们彼此鼓励和支持的“合作”。
终于,“欧兹姆”系统被风间的汗水浸湿而故障了,风间也变成了大家熟悉的风间。
小新的到来,让这座学校重新焕发出青春该有的生机,也让对自己的教育系统引以为豪的校长产生了反思。
一直秉承着“效率至上”、“精英主义”教育理念的校长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才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让人成为“人上人”。
当分数成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当青春要建立在“打败别人才能成为赢家”的目的之上时,人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逐渐丧失享受快乐的能力,而生活中“无意义”的事,才是真正重要,真正让人成为人的东西。
在偶像剧《恶作剧之吻》中,江直树形容袁湘琴时曾说“世界上有90%的事我做的而她做不到,但是我做不到的10%,她会做到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地步”,小新实际上也是这样,在大部分很多人能轻松做好的事上,小新经常挨骂,而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上,小新却常常出乎意料地让人感到温暖和佩服。
这是因为小新有一颗“精英”的心,光洁明亮,没有杂质,并且还百毒不侵,任何的权威、规训对他都不起作用。
所以可以看到小新总是那个率先破坏规则、挑战权威的人,他会在校长撒谎时大声指出他的虚伪,会在“欧兹姆”禁止奔跑时想出用屁屁快速移动的方法,即使面对第一名吃螃蟹,而自己只能吃廉价面包这种差距时,小新也并不受打击,反而还安慰正南“看着螃蟹吃面包,也能吃出螃蟹的味道哦”。
正是因为小新从不被世俗的评价标准影响,所以他既不会轻视自己,也不会轻视或者高看其他人。《蜡笔小新》有非常多“不够正确”的成年人,有爱慕虚荣、整天想着钓金龟婿的松阪老师,有重考四次的四郎,有寄住小新家还整天游手好闲的梦伢,还有极度社恐不敢大声说话的上尾老师等等,这些放在现实中,可能要受到口诛笔伐的人物,而小新不仅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还能发现他们身上有趣的地方。
不过要说受小新影响最大的人,那当然还是和小新“相爱相杀”的风间。
风间最开始是按照和小新完全相反的方向塑造的,不仅住在高档公寓,妈妈气质优雅贤惠,而且五岁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知道很多大家都不知道知识。每当小新开始没头没脑地胡闹,风间都会大发雷霆制止,因为他们脑子常常不在一个频道,所以日常的吵闹总是特别有喜剧效果。
在第1473集里,一次风间在和补习班的同学下课回家时,碰见了扮成“便便”的小新,补习班的同学看见小新都觉得小新的行为很不雅,害怕丢脸的风间后不仅第一时间躲在了补习班同学的身后,被小新发现后还拒绝承认自己是小新的朋友。
之后,因为晚上贪吃了布丁,风间在第二天的补习班测验中肚子不舒服而考了倒数,补习班的同学知道后,立即向风间投去了嫌弃的目光,还因为拉肚子,在同学们面前大了出来,大家更是厌恶地跑开了。最后是小新和美伢碰见了难堪的风间,将他带回了家,洗澡换衣服。
受到照顾的风间羞愧不已,正当他担心小新因为之前的事讨厌他时,可“没心没肺”的小新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仍旧和往常一样。小新总是能看穿自己的放不下的“小小自尊心”,却又从来不会去戳破它。
风间这才意识到,小新是多么珍贵的存在。
不仅如此,在这个很多看似不适合教育小孩的动画里,却有很多少儿动画都没有做到的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地方。比如广志常常遇到披着长发、背影妖娆的男性,娜娜子的闺蜜小忍身材强壮,擅长女子柔道但性格也非常温柔细腻,当然,还有小新时常出现的惟妙惟肖的“女装”。
大多数成年人的焦虑、不安和紧张感来自于不得不遵循的有形或者无形的“现实原则”,而小新的“野生”解构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遵循的 “现实原则”,因此,每当看到小新做出乎意料的举动时,我们压抑的快乐本能便可以得到想象性的释放。
不过比起《哆啦A梦》里奇幻丰富的想象,《七龙珠》里热血激昂的打斗,《蜡笔小新》的故事的确过于平凡了,很难想象小新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成长弧光的人物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漫画中占据一席之地。作者臼井仪人也在作品里借小新之口解答过这个疑惑。
第913集中,美伢给小新读过一个名为《平凡太郎的平凡大冒险》的图画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平凡的镇上,有一个叫平凡太郎的小孩,他听说镇上有一只鬼一只在欺负百姓,可他什么都没有做,因为平凡太郎只是个平凡的小孩,于是,他就这样度过了平凡的一生。
美伢讲完也不免吐槽,居然会有这么平淡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居然没有任何要实现的梦想......
而这次小新却难得正经地反驳美伢,能平凡地度过一生,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小新也是没有什么远大理想的小孩 ,对他而言,天预报的大姐姐、动感超人、每天下午的小熊饼干、和朋友玩乐才是永远的头等大事,所有需要“努力和拼命”的事,小新统统都不感兴趣。
而关心“无意义”的小事,发现平凡生活的快乐便是小新的天才之处。
这当然和小新的家庭也有分不开的关系。美伢会用庭院的落叶来烤红薯,会为了不浪费食物,变着花样为家人做年糕料理,广志会为了一碗正宗的中华凉面而不停奔波,会为了晚上能吃到热腾腾的汤豆腐从早上就开始期待,也会和家人为了分螃蟹的问题而斤斤计较……
正是这种具体的看似“无意义”的小事,才让野原一家总是生机勃勃,也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不仅吸引着他们周围的人情不自禁地向他们靠近,也治愈着屏幕外疲惫的观众。
或许对于小孩来说,《蜡笔小新》有些幼稚,但对于大人来说,它的药效却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