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代工行业中,富士康大名鼎鼎。但是,“代工之王”多年来一直头疼的,也许是一家名为比亚迪的公司。2002年的一天,早已身为大佬的郭台铭在办公室接见了企业家王传福,讨论比亚迪电池壳的代工项目。或许是因为同样出身贫寒,二人相谈甚欢。老郭还带小王热情地参观了工厂,此时老郭不会想到,这个小自己16岁的年轻人将来会成为富士康赛道上不可忽视的对手。2003年,比亚迪一举收购了秦川汽车,高调跨界,老郭对这位小老弟的魄力十分欣赏,甚至一度想出资共同控股,但仅仅一年后,比亚迪就一只脚悄悄地进入了手机代工市场。
彼时比亚迪的市值不过100亿,富士康刚刚进入世界500强,仅中国大陆的出口量每年就超过1000亿。如此巨大的差异,老郭又岂会将小王放在心上, 2005年,许多富士康高管跳槽到比亚迪,老郭怒不可遏。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数百名员工已转移到对方门下,而比亚迪则悄悄地克隆出与自己几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2006年5月,富士康将比亚迪告上公堂,也就此拉开了双方长达数年,堪称扑朔迷离的诉讼之路。
1985年,年仅19岁的王传福离开安徽无为的家乡,去了1,500英里外的湖南长沙,就读大学。 35岁的郭台铭来到太平洋的另一端,创立了富士康品牌,十字路口的两个人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 20年后,老郭突然发现当年在自己办公室里,毕恭毕敬的小王似乎如影随形,比亚迪总能迅速跟进自己的赚钱项目,而价格总是会低于自己的。
2005年7月,柳相军等人从富士康转投比亚迪,矛盾终于开始加剧,柳相军是首位入富士康的清华毕业生,企业职位最高的大陆管理人员之一。但是,那时富士康似乎存在隐形天花板。“陆干”和“台干”通常被区别对待,他们不仅拥有不同的工牌,再优秀的陆干也无法坐上总经理级别的高位,工作中的不平等,或许是柳相军们离职的原因,随着人的离去,还伴随着大量的内部文件。 2006年6月,富士康以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而将比亚迪告上法庭,要求赔偿500万元,而法院也确实,在柳相军等人的硬盘里发现了来自富士康的内部文件。
一年后,富士康又采取了行动,并两次起诉比亚迪,索赔650万。选择这次的原因自然是有目的的,因为在 2007年,王传福打算将比亚迪电子公司拆分上市,而这沉重的一击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因此上市计划不得不推迟半年。 2008年3月,柳相军等人被送进监狱,富士康赢得了这一场战斗,但随后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柳相军和其他人已经终止与公司的劳资关系,是个人犯罪,与公司无关。一个丢车保帅,一个胜而无果, 2008年,2008年内有富士康怒目相向,外有金融危机,风浪重重,正在此时,比亚迪等来了一位神助攻巴菲特。
愤怒的郭台铭曾向巴菲特提出三个问题,你声称自己是“股神”,并且声称只投资于诚实,长期经营的公司,却为何要投资盗用富士康商业机密的公司?你说你只投资自己的能力圈项目,那你对新能源汽车了解多少,您你又敢不敢每天开着比亚迪的电动双模车上下班。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巴菲特来亚洲抄底花费18亿港元,收入2.25亿股比亚迪股票,有了“股神”的祝福,比亚迪大幅上涨,所有的阴霾似乎都消失了。有人曾经把老郭的问题转交给巴菲特,股神微微一笑,我对所谓的侵权完全不担心,据我所知,这些指控并没有具体的根据,根本无法取信于与人,存在竞争关系的双方互相控诉,这在商场里并不罕见。
在2008年底,出现了逆转,比亚迪声称其调查已撤回,相反,受托调查比亚迪侵权行为的机构负责人因伪造和贿赂而被捕,比亚迪前雇员张某也因接受富士康贿赂为其窃取文件而入狱。一直挨打的比亚迪开始还击。双方你来我往,打了五六年之久,直至富士康陷入了连跳的阴霾,而比亚迪也如坐上了过山车,利润从高峰直坠谷底。最终,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声势浩大的富比案不了了之,比亚迪的代工之路一直走到了今天,与华为牵手,与雷军互动,最近赢得了苹果新iPad的订单,不知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老郭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