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公回到家,老公看到儿子在看电视,没在看书,大为光火,说了几句儿子,儿子顶了几句嘴,两个人不欢而散,晚餐都错开进行。他们两吵架,我发现我很烦躁,本能的被卷进来,帮儿子,觉得老公说话太难听了,儿子会受伤。后来释放了一下情绪,人舒服多了,才安稳入睡。
早上起来,送儿子上学回来路上,一路觉察,他们俩吵架,我怎么这么烦躁,心里很慌张,两个都是我最亲的亲人,发现他们吵,我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的,这意味着他们相处不和睦,那我们家就会走向不幸福,我也就不可能开心幸福,不开心幸福,活着就没意义。所以我必须要去他们中间协调,也怪老公怎么这么不注意说话方式,否则继续升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岂不更麻烦。
我意识到,原来这是我小时候看到父母吵架时的感觉,他们一吵架我就不知道怎么办,觉得每次都是爸爸有话不好好说而引起的,我看到我小时候讨厌,憎恨,害怕爸爸是因为他说话总是带着愤怒的情绪去表达,而引起不和睦,所以我特别讨厌有话不好好说,带着愤怒去表达的人。因为带着愤怒,妈妈很受伤,让我对愤怒,发脾气产生害怕和危险的感觉,所以根本没听过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只想抗拒和离开,一味只觉得他不好,不对,本能跟妈妈站一边。
这一切今天在我现在的家庭里重现,其实是自己的投射,老公带着愤怒去跟儿子表达,我本能的帮儿子,不去看老公说的具体观点到底对不对(这不就是我站在妈妈一边去对抗说话带愤怒的爸爸吗);事后我特别难过的是他们吵架我不知所措,也是小时候父母吵架我的不知所措的相同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妈妈老跟我说,一家人一定要和睦才会幸福,吵吵闹闹的没意思,再好的日子只要吵架就不好了。加上看到真有互不相让的家庭,吵着吵着矛盾升级,造成“不好”后果,于是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在家庭里,为了和睦,我学会了妈妈的忍让,实际上是我有相信了这条信念才有这个忍让的行为,也是妈妈言传身教,让我习得了这种处理方式。貌似是我的自由意志在主导,其实是为了回避受伤后形成的这个信念带给我的这个感觉,而形成的防御模式,在这件事里,我根本没有基于这个事件真的去思考而行动,却是自动化的神经反应,导致我想都不想就这么做了。忍让真的是家庭和睦之道吗?我把自己又放在了什么位置?这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 事实上,老公带着愤怒表达的就完全不对吗,就不是在爱儿子吗?不是的啊,明明是真心的为儿子好,愤怒的表达,其实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是我自己对“愤怒”带偏见,:“只要愤怒就是不对的,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让人害怕的,毁灭关系的,人是不能发脾气的”。真的是这样吗?沟通方式有那么多种,愤怒不何尝也有他的“优点”?
还看到自己那么想去中间协调,想去拯救,其实也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吵架让我感受到的受伤情绪而引发的我的这个协调的行为,他们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有他们之间自己的功课,我只管做我自己的就好。
越来越看到,信念-情绪-行为-人生结果之间的关系:用释放情绪-觉察信念-翻转信念的方法,才让我在今天能快速的从事件的情绪中跳出来,中正的看待问题,中止旧有的行为模式,跳出信念制约的圈。真真是得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了才能懂得觉知的巨大价值。看得懂自己的人生模式,才真正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