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听人唠嗑过一句“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的美好岁月,无限缅怀已经渐行渐远的有着同样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当时是真的觉得这句话拗口的不行而且还带了点无力呻吟的感叹
去年有一朋友发了一段网友写的关于13年那时候的一部老剧《爱情银行》的影评给我,
当时想想这种事离我还远得很呐,因为没有经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相同的感受了,自然看看也就揭过去了。
年前恰巧又看到了这句“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忽而就觉得很遥远;只是也是后来才知道出自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它的后半段是这样的: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大概文字这种东西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的确是人长大点后再回头看那时当事人的感慨的确是能理解的。而在看类似年初我妹儿班主任发的一朋友圈——“箫鼓齐鸣发棹歌,欢乐已极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之类的内容时,以前感慨别人还没到四五十岁的中年就多愁善感未免有点太牵强的想法也似乎不太强烈了。毕竟啊,估计等到那时候反而没有什么要感慨的了。
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没有谁能逃脱这样的宿命。没日没夜的奔波,整天拖着疲乏的身体,总在叹息人生之累。这种累的感觉很久了,找不到出口,更多的是对后半生的迷惘。或许也在思考,希望找到出口,或许是没有所谓纯正的追求,或许都不知道在追求什么,人穷其一生所能发出的光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力。但是呢,能活着毕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画皮》里面的女主周迅曾问雀儿:“你有过人的体温吗, 有过心跳吗, 闻过花香吗, 看的出天空的颜色吗, 你流过眼泪吗, 世上有人爱你, 情愿为你去死吗?“这句话用周迅的嗓音说出来还是令人感慨的。
前段时间二部那边一个湖北当阳的小伙子突发脑溢血死亡,大抵是连对老父老母说点什么都来不及就走了。小刚同学倒直接来了句:“说出于人道主义我可以直观的惋惜一下这个人,但是客观来说这就是自找的,湖北因为疫情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人也有父母双亲也仍然还年轻还没经历和遇见很多美好的东西;他倒是逃过了疫情却没想到到头来死在自己的手里,吃喝致死倒不是什么遗憾,只是为人父母总该是难过的。“
有些人的境遇大抵是不一样的,可能相对来说还是该庆幸自己还好是个健全的人吧。但怎么来说,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的啊。
永远有人活在痛苦的深渊,永远有人在绝望的沟壑里行走;不论生活掠过之后带来什么,也不论经历或遇见什么,都希望人活一世能对所有事情都能尽力而为,走到最后对于这个世界都能坦然的说一句——“有生之年,欣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