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可以杀精;吃什么补什么;坚持就能成就自己.....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道理,总感觉有道理,就去认同,就去行动。到头来好像并没有因此过的很好。
核心其实就是:
我们看到这些道理后,都直接按照权威信息不加思考直接当成真理存储起来了
到头来就是这样的信息在自己的存储记忆中越来越多。却从未质疑过这些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道理是否站得住脚。
例如:wifi杀精这件事,你真要去深究起来,却发现并不能站住脚,没有一个权威出处有结论说会伤害生殖能力。
吃什么补什么,更是扯淡,你吃猪肉,难道你长得也是猪肉?追缉究竟,所有的食品中,不过是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罢了, 维生素,蛋白质,钙,糖等营养,不存在说吃个羊腰你就牛x 的逻辑。
坚持就能成就自己,这也不是自洽的因果,也许成就一个人,坚持是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全部条件,例如学会选择 对于成就一个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构成了他的知识结构,并因此形成了他的三观,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把外界所有的信息当成真理直接存储,那么他的三观将是没有边界可言,没有观点可言,更不存在思维模型的概念了,真的是毁三观了。因此在他的世界中,看到什么都是对的。听到什么都是绝招。
阅读一篇认知文章,里面一个观点特别棒:知识很多时候需要特定的视角才能看到,这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
一个人的信息获取,一定不是通过视觉听觉深入就可以直接存储的,这就如同我们吃东西一样,不能给直接填到口里,不咀嚼,不消化就直接变成营养,这样身体什么会受不鸟的。
我们说成长,说学习,不是直讲输入,更是要学会对输入的信息咀嚼,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生存的本领,这才是有效的手段,而这其中咀嚼,消化其实就是自己对于外界信息输入的处理手段,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信息的追问思考能力,学会:
寻找这信息的源头出处是否权威;
生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模型和场景边界,看是否因果关系存在误导;
尝试寻找自己身边可以证明模型的证据看是否成立;
主动使用模型验证是否可以帮助自己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比如刚才说的吃什么,补什么。就可以思考一下,这信息来自哪里?身边是否有案例可以证明这是可以成立的,这就很容易让自己过滤掉这些无效的“道理”。
追问是个好方法,对于直觉不错的道理,不是直接认同记忆,而是追问其因果的逻辑是否自洽,避免无效道理伤害自己。
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可谓多姿多彩,随着年龄越大,其实记忆能力越差,在三岁的时候,每一年的产生的记忆是全部记忆的三分之一,而到了40岁,每一年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总体记忆的1/40。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让自己默认进入“防火墙”模式,信息道理过来的时候先按照上面的逻辑进行追问,过滤后,再进行消化,并因此在生存过程中践行成为武装自己的能力。
当下次再看到道理有效的时候,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也许就会让自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警告自己:存储空间有限,请尽量少存信息垃圾。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