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酒酣,今早一觉睡到自然醒,酒店里用完营养早餐,出门开始今天的行程。昨天的只是预热,今天的龙门石窟、关林和白马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累到无力纯属正常。
酒店门口跳上直达龙门石窟的公交专线,20多分钟就到了景区的西北入口。进了游客中心购票,一看旁边的告示,发现自己忘带某本资格证了,要不还能跟儿子一样享受半票。再看,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要是下个月来一律只要现在票价的三分之二,哈哈。假装心里肉痛一下,留点遗憾也好,人生海海,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
进入景区,抬头便是模仿著名的赵州桥而建的三拱的石结构龙门大桥,有点气派。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具体的不再啰嗦了,网上详细的介绍多得是。)现在的景区主要由西山、东山、香山寺和白园组成,其中西山是其规模最大也是最核心之所在。没有几步,抬头即见北门上方的“龙门石窟”四字,是郭沫若所写。
一路听着微信公众号语音导览,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由自主往前走,在石阶梯上爬上走下,一路观赏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石雕佛龛,只记住了什么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等少数几个有点规模的石窟,毕竟这些都不是我们此行的关注点。
继续往前走了一大段路,终于来到了奉先寺,真正的主角即将闪亮登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开凿于唐高宗初,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完工。此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整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相传武则天自命弥勒佛下世,此尊卢舍那佛像就是依照她的容貌所雕。
西山观毕,走过横跨伊河的步行桥,对面东山小规模的“擂鼓台三洞”和“高平郡王洞”(武则天的侄子)已经入不了我们的“法眼”,一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转瞬来到香山寺,乃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时梁王武三思奏请而敕名“香山寺”,后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旁有“蒋宋别墅”,登高望远,只见隔江相对的西山已是拥挤不堪,暗自庆幸。
下得山来,前方不远就是“白园”,即白居易的墓园。这个写了2000多首的高产诗人长眠于此。
一圈下来,步数就过了一万五,时值正午,饥渴热难耐,一看到路边有家“龙之面”,立马冲进要了酱牛肉烩面,份量还是那么足,价格依旧便宜。一碗落肚,微微发汗,精神大震。
出了龙门石窟景区,花了一块五毛搭上公交直达下一个目的地——关林。这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不过最吸引我们的当属右侧墙上的一幅幅连环画,“桃园结义”、“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等典故历历在目,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经典。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公共交通实在发达,又是在关林门口就又上了公交,还是一块五毛,花了一个小时直达白马寺。它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大唐名相狄仁杰亦葬身于此。
与稍显老旧的白马寺各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的有着异域风情的印度、泰国和缅甸三个国家的国际佛殿苑,充分体现了“佛教无国界”这一大义。
返酒店的半路,来到洛阳古城,在丽景门和“小吃一条街”十字街大快朵颐,来一碗乾隆皇帝赐名的名小吃“不翻汤”,再来点锅贴,外加五花八门的各种烤串,吃到眼馋肚饱下不了口,爽。
满满的一天下来,真的是“累并快乐着。”走的步数绝对是高居榜首,占领了好多人的封面,有图为证。这也充分证明坚持了这么多天的每日万步行还是极富成效的,这么多路走下来,腿还是自己的,哈哈。出来玩,没有体力可不行。
来个热水澡,晚上休息好,明天起来又将踏上新的旅程——少林寺,期待着……
2019.08.05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