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揭秘钱学森、程开甲等“两弹一星”科学家背后的故事

今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了一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并准确落入预定海域。

本次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2万公里。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一向很活跃的外媒,这次却集体变得鸦雀无声。

其实,除了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都有洲际导弹。但,美国的洲际导弹在五年内连续失败了三次,英国的洲际导弹在八年未能发射成功。

俄罗斯的萨尔马特几周前试射,直接在发射井炸膛。只有我们中国的洲际导弹,笑傲全球,连续两次发射成功。

而且,我们的东风导弹一旦发射,百分百可以命中目标。因为它的发射渠道,是钱学森在1948年提出的“钱学森弹道”,可以完美避开雷达检测,至今无法拦截。

有网友调侃:“咱家的东风导弹,全世界包邮,不接受退货。”

在国庆节前夕看到这一消息,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感到扬眉吐气、自信满满,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而自豪吧!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之所以变得如此强大,成为有大国尊严的民族,主要原因就是有着一大批如钱学森一样的“国之脊梁”。

他们用数十年对理想的坚守和无私奉献,用一颗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换来了中国的繁荣和富强。

这本《国之脊梁》,讲述了4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尤其标志着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占据了较多篇幅。



这些科学家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

本书涉及的人物较多,我只分享著名的“导弹之父”钱学森、“核司令”程开甲、“万婴之母”林巧稚的故事。

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为何有着矢志不渝的理想,为何有着高洁的人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为何被美国人软禁五年

谈到“中国导弹之父”,大家一定都会脱口而出——钱学森。他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曾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了解钱学森的人,或许都知道,他曾在美国被软禁了五年。

钱学森为何会去美国留学,为何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跟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分不开。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是家里的独子。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曾在大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博学多才、谦恭自守,也是钱学森幼年的启蒙老师。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知书达理、聪明内秀,还具有极强的计算能力。或许钱学森令人惊叹的天赋,正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基因。

聪明好学的钱学森,两三岁就会背上百首唐诗宋词,五岁就能读懂《水浒传》,是人们眼中的“神童”。

有一次,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传》里的英雄,都是天上的108颗星星下凡的,那做大事情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变的呀?”

父亲感觉这个问题问得好,并对他说:“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后来有了远大的志向。而且他们有毅力有决心,所以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听到此话,钱学森大受鼓舞:“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1929年,钱学森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考上了上海交大的机械工程系。在这个学霸云集之地,钱学森的成绩依旧遥遥领先,还获得了学费减免的奖励。

然而,“九一八”事变后,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钱学森明白了,中国要战胜日寇,只有英勇善战的军人是不够的,还要有飞机,要有强大的空军力量。

1934年,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学到了不少航空专业知识。

第二年8月,钱学森去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他想先去美国学习科学技术,日后回来为国效力。

为了学习航空工程理论,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航空硕士学位后,又去了加州理工学院。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是航空理论研究的权威。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卡门被聘为军事顾问,钱学森也参与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研制。

1947年,钱学森跟蒋英在上海喜结连理,两人婚后生了一儿一女。一家人后来一起到美国波士顿生活。

两年后,钱学森提出申请美国公民的资格。而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从一些文件中,发现他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一些活动,于是不让他参与机密工作。后来还把他关押到特米那小岛上。

后来加州理工学院缴纳了1.5万美金的保释金,钱学森才得以释放,但他还是处于被监视和软禁中。

他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早日回到亲爱的祖国。

然而,回国之路,却是如此艰难而坎坷。

原来,阻止他回国的,是他的好友,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

当时中美正处于敌对状态,金布尔曾咆哮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在被软禁期间,多才多艺的钱学森,不仅跟妻子去听了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交响乐,还通过四年的潜心钻研,撰写了《工程控制论》。该书被誉为工程控制学的开山之作。

据说卡门教授看完此书后,对钱学森竖起了大拇指:“你在学术上超过了我,我为你骄傲。”

这本著作,将系统控制论与导弹技术相结合,为钱学森后来回国从事相关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回国的夙愿,也为了躲避联邦调查局无处不在的监视,钱学森通过妻子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寄给国内父亲的信,转寄给陈叔通。

陈叔通收到信后,当天就送到了周总理那里。后来周总理拍板:用被俘的11名美国飞行员,换回钱学森。

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开始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核工业事业的研究和建设中。

有一次,陈赓将军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自信地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导弹,我们中国人同样可以造出来。”

1952年2月,钱学森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受到了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关于中苏发展核武器的协定,还撤走了本国专家。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毅然决定,用八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面对重重困难,以钱学森为主要代表的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中国从此结束了没有导弹武器的历史。

1963年3月,由钱学森建议成立的专门攻克原子弹理论的设计方案,顺利出台。在科研人员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终于实现了预期目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标志着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72年至1976年,钱学森分别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还组织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由于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并荣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威名,令国人骄傲;他的丰功伟绩,必将永载史册。

“核司令”程开甲

为何让西方人闻风丧胆

中国的科学家很多,但只有一位集满了六大荣誉,被人称为“核司令”,他就是程开甲。

程开甲是我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取得了突出贡献,是一个令西方人听到名字,就会闻风丧胆的著名科学家。

但,年少时的程开甲,曾经也是叛逆少年,甚至一度流落街头。

1918年,程开甲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富人家庭,他是家中独子,备受宠爱。

可,造化弄人。7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9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了。失去了家庭庇护的程开甲,开始变得叛逆。他打架、逃学、跟私塾老师争吵,还三次留级。

12岁那年,他还偷拿学费,独自跑到上海,花光后只好露宿街头。

然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彻底改变了这个13岁的少年。

看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任意践踏着中国的土地,他终于明白老师说的“科学才是战斗力”的深层含义。

于是,回到家乡的程开甲开始发奋学习,并考上了浙江大学。

在浙大读书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流行。相对论也是浙大教授束星北的专长,当时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相对论,都跑来想听听这门选修课。

然而,学了一段时间后,听课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大家都觉得这门课太难了。后来偌大的教室,只有程开甲一个学生。大家都开玩笑说,这是师徒二人的“相对论”。

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放弃了这门课,程开甲有点犹豫。但他想起竺可桢教授的话,又有了学习的动力:“现在的世界是技术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今后要精研科学,充实国力。”

有了目标后,程开甲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有一次,一个同寝室的学生看到程开甲在看书,一觉醒来后,看到他还在看书,便跟他打赌:“你要是有本事连着看书不睡觉,你晚上的油灯钱我来出。”

程开甲接受了挑战。第二天,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几本量子力学的书籍,一直看了两天两夜没合眼。

赢了这场“赌局”之后,同学们都开始叫他“程book”。

19岁那年,程开甲考入名校爱丁堡大学,成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波恩的学生。毕业后,他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年薪750英镑。

才30岁的程开甲,已经名扬海外。如果他一直留在英国,不仅有丰厚的待遇,也会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还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程开甲第一次拿薪水时,打算给妻子买一件皮大衣当礼物。可就在结账时,店老板不相信程开甲能够买得起他们店里的商品。

该老板还特意打电话求证程开甲支票的真伪,当确认支票是真的,才把皮大衣卖给他。

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程开甲。他知道,这都是因为自己来自贫穷积弱的旧中国。之后,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祖国变得强大。

1950年,程开甲放弃高薪,辞掉工作,回到了他深爱的一穷二白的祖国。

他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物理学专著——《固体物理学》。

然而,刚刚声名鹊起,他却突然人间蒸发了。

原来,1960年夏天,程开甲被钱三强亲自点将,加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程,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研究核武器,需要海量的计算。而那时在研究所,最先进的计算设备就是手摇计算机,加上算盘来辅助。程开甲的脑子里,每天都是各种公式和计算。

有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食堂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证一下。”

食堂师傅听到此话,愣住了。此刻排在后面的邓稼先“噗嗤”笑了一下,用胳膊肘捅捅他说:“老兄,这是饭堂,不是课堂。”程开甲这才如梦方醒。

1963年,程开甲来到了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那儿的条件更加艰苦,设备更加简陋,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他每天用直尺绘图、用草稿纸计算。没多久,那些计算图纸,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但程开甲后来就不用草稿纸计算了,他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小黑板。

因为小黑板写错了可以擦掉,可以节约纸张。所以他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有小黑板。后来他搬了新家,干脆把一面墙都做成了小黑板。

经过30多次的反复计算推演,程开甲终于确定了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测试设备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等。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也是一个令国人自豪的日子。那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程开甲团队组织研制的1700多台测试仪器,全部捕捉到了数据。

而法国的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苏联和英国的第一次核试验,也只拿到了部分数据。

而我国的这次核试验,97%的测试仪,拿到了完整而准确的数据。其中很大的功劳,都要归功于程开甲的“秘密武器”。

更令人对程开甲感到敬佩的是,为了获得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他在核爆试验成功后,竟然冒死爬行到核爆炸测试地。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之后,大部分同事回到了北京,他却依然坚守罗布泊,先后主持了30多次核试验,被人称为“核司令”。

22年的时光,程开甲已然从青年变成了老人。他有了孙子,可依然没多少人知道这个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直到1999年“两弹一星”的表彰大会上,他的丰功伟绩被公开后,人们才知道,程开甲已经隐姓埋名40载,他81岁了。

除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程开甲还先后荣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八一勋章”“人民科学家”等荣誉称号,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位获得六大荣誉的科学家。

2017年,程老迎来了百岁生日。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非常感慨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8年,程开甲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他回来时,祖国满目疮痍;他离开时,祖国山河锦绣。

 “万婴之母”林巧稚

为何一生未婚

说起林巧稚,熟悉的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中国著名的妇产科大夫,曾经给邓颖超看过病。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就是她接生的。

她曾说:“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她一生接生过5万名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

林巧稚是我国现代妇科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妇科肿瘤、新生儿血型不合融血症等医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那么,林巧稚是如何走向这条路的呢?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父亲林良英早年随祖父去南洋谋生。祖父离世后,父亲回到故乡,以翻译和教书为生。

林巧稚五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对女儿一直疼爱有加,从小就让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高中毕业后,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校任教的资格。

但她并不满足,她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她曾目睹母亲因得了宫颈癌痛苦万分,母亲临终前绝望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她,也激发了她要当医生的决心。

她从朋友和教务主任那里得知,北京有一所美国人所办的医学院,将要在全国招收25名学生。

1921年7月,20岁的林巧稚决定前往应试。这个医学院就是如今的北京协和医院,是当时亚洲一流的医学院,毕业后可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这些测试,对林巧稚并非难事,毕竟她成绩好,前几场考试都顺利完成。可就在最后一场英语考试中,发生了意外。

那天天气炎热,教室如蒸笼一般。正当大家都在认真答题时,突然,“咚”的一声,打破了沉闷的空气——原来是一名女同学中暑晕倒了。

看着穿裙子的女生,监考老师不知道该不该扶。其他考生都埋头做试卷,毕竟,这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时刻。

此刻,只见林巧稚放下手中的笔,毫不犹豫地跟监考老师一起,扶起这位女生到通风处。然后,她又跑到卫生间把毛巾打湿,开始给这位女同学擦拭。

等女同学清醒过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当林巧稚拿起手中的笔准备继续做题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

最后一门没有考完,林巧稚并不后悔,她知道,当医生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

然而,就在她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时,收到了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林巧稚不顾自己而救死扶伤的行为,让她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便破格录取了她。

8年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林巧稚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荣获了“文海奖学金”,并被聘用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

但这份聘用书里,有一个规定:女医生或女护士在任职期间不得结婚生子,否则就要离职。

要想当医生,就不能当女人。面对这个苛刻的条件,林巧稚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正是这个规定,林巧稚一生未婚。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林巧稚有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都要把电话放到床头。一旦听到电话铃声,或是棘手的问题,她就会及时赶到医院进行处理。

有一次,她又被电话铃声吵醒。等她赶到医院,看到一对夫妇吵着要见她。甚至妻子见到林大夫后,便要下跪。

林巧稚抢先一步扶起了她,并安慰对方:“慢慢说,不要着急,看我能不能帮助你们。”

从这对夫妇口中得知,原来他们连续生了四胎,每个孩子出生时,全身的皮肤都是发黄的,没多久就夭折了。他们实在不甘心,于是找到了林大夫。

听到夫妇俩的话,林巧稚判断是“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这种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好的办法。不过,林大夫还是安慰对方:“我想想办法。”

除了工作,林巧稚下班后就全身投入到“新生儿溶血症”治疗方案的研究中。

为了看书方便,她在卫生间安装了一个简易书架,每天上厕所也可以看书。她还跟人炫耀:“每天多看十分钟,一辈子可以多看多少书啊!”

通过这样争分夺秒的学习和研究,林巧稚终于攻克了“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症”这个世界难题。

对于林巧稚来说,她生平最快乐的事,就是接生一个个的新生儿,并看到母子(女)健康平安。

她始终坚守初心,对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许多喜欢林大夫的夫妇,他们给孩子取名“爱林”“敬林”“仰林”……

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中央领导也知道她。她曾受邀参加开国大典,周总理出国访问,也会给她带她喜欢的咖啡豆。

1973年,林巧稚作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副团长出访美国。看到西方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她大开眼界。

但她始终认为:“医生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不能只做纯技术专家,要跟病人做面对面的工作。”她的观点也受到美国同行的赞许。

1983年,82岁的林大夫病倒了。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拿起笔,开始编写《妇科肿瘤》一书。

“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听到林巧稚在梦中的喊声,屋里的医生和护士都难过地留下了眼泪。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巧稚最后留下的话语。

在遗嘱中,林巧稚不仅捐献了遗体,还留下了三万元存款,捐给医院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作为福利。

“我存在的价值就是治病救人”,这句话被镌刻在林巧稚的墓碑上,她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本书还对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华罗庚、钱三强等各领域的中国院士和科学家们的故事,进行了宣扬。

大家可以从他们的治学精神和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并由衷地感到敬佩。

写在最后

前两年看过郑强教授的一个视频,那是2020年,他在衡水中学演讲时,问道:“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科学家,同时集满六个全国荣誉勋章,你们知道是谁吗?”

结果,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校长,大家左看右看,没一个回答得出来。最后他告诉大家,这位科学家就是程开甲。

郑强教授说,如今有许多人知道明星的八卦和喜好,却不知道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民族的悲哀。

郑教授还建议大家,一定要跟崇高的人在一起,一定要跟有理想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才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

当我看到书中40多位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们,他们克服环境的恶劣,克服资源和经费的不足,用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项项科学试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时,不禁多次泪湿眼眶。

这本书,不仅需要青少年好好拜读,也需要我们成年人重温历史,为后辈们做好传承。

今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献给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

只有永远铭记历史,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的国家,才可以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才可以在在遇到他国的侵略时,拥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巨星”。

作者:伊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