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看了几本三毛的书:《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骆驼》、《稻草人》,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书在我头脑中的影子也渐行渐远,几乎找不到一点儿影子。我不禁惶惶然不安起来。是我记忆力严重衰退了么?或许是吧,要不然,三毛的故事怎么一个都不见了呢?枉负了我曾经那么真切地喜欢过她。
极力搜索,脑子里存留了几个关键词:流浪,痴情,小时候不爱读书。三毛是个奇才,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因为写的都是她的亲身经历,每部作品都流露出她率真的性情,所以,得到好多人的喜爱。我喜欢三毛,是受好朋友苏颖的影响。苏颖是三毛的铁杆粉丝,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三毛的文字。三毛每出版一本新书,她必第一时间买到手仔细阅读,边看边说给我听。听着听着,我就和苏颖一起走进了三毛的故事。突然有一天晚自习下课,苏颖不回寝室,在女生宿舍楼拐角,搂着我放声大哭,我不明就里,吓了一跳,听她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的述说,方知道原因:三毛自杀了!这件事对苏颖的打击很大,她终日无精打采,沉没于三毛自杀的阴影中。为了了解三毛,为了帮助苏颖,我和苏颖一起读三毛的书。
三毛原名陈平,出生于重庆,后全家迁至台北。小时候的三毛多次受老师的体罚,以至于拒绝上学。后来,稍大一些时候,被送到台湾女子学校。由此看来,不管你多大能耐,要想成才,有一番作为,上学读书都是必经之路。
遇到荷西以后,三毛跟荷西一起全世界流浪,那个时间写出来的书都是甜的。因为,三毛的心是甜的。她爱大胡子荷西,荷西就是她的生命。一个深情的小女子跃然纸上。在撒哈拉居住期间,三毛与邻居们的相处都被她写进了书里。
大胡子荷西出海遇难,三毛崩溃,做梦都看到荷西浑身是水向她呼救。母亲心疼她,把她接回台湾,她却选择悄然离开。她不愿亲人看到自己伤心的样子,她是坚强的。我们谁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奇女子,为何会选择轻生。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三毛心里的苦楚。
依稀记得三毛的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祝福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