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伏在办公桌上判作业,突然一个作文本放在了我的面前。看着熟悉的字体,我知道,是李诗诗同学又有新作让我欣赏了。
李诗诗是我现在带的另一个班的学生,看上去文文静静的,我以为她是个温和的小女孩,结果有一天遇到她在班里批评几个不认真早读的同学,声色俱厉,气势逼人,和“温柔”似乎全无关系。上课时,她的两只眼睛总是亮晶晶地闪着光,时不时地会心一笑,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落落大方,很是惹人喜爱。
更为难得的是,她喜欢写作。你可曾听说过中学生的“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所以,爱写作文的孩子那可真是太稀缺了。她每周至少写两篇,有时候自己找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写好;有时候就是自己的随笔,写了让我看。我当然乐意了,这么可爱的孩子去哪儿找!
今天她写的是一篇随笔《悸动》。一看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泰国电影《悸动的心》,那是一个关于青春、友情和爱情的故事,很清纯的一部青春剧。这小姑娘的心也悸动了吗?
记得,那日阳光正好,你身着一袭白衣,素衣如雪,在艳阳天里,稳步走来。
青春期的男孩大多都是热火朝天,像三伏天里的骄阳,浑身充斥着炽热的活力,靠近就能让人感到燥热和力量。可是你好像从来没有青春期的躁动,一直都是清清淡淡的,没有情绪的激动和懵懂的喜欢。你的声音带有浅浅的忧伤,像是淡青色的背景,只是看着就会感觉到秋天的清凉。像冬日的阳光打在枝干上,像南飞的候鸟掠过田埂,平平淡淡又让人留恋。
刚测过800米的我,瘫软在石阶上,借着晒蔫了的大树遮一遮这淬火的骄阳。远处翻滚来的层层热浪,让我有些烦躁,便习惯性地在操场上寻找你的身影,什么也不做,只是想看见你,看看你在做什么,窥见你一闪而过的温柔浅笑。
我俩的位置靠窗,我最喜欢的时间是中午。那时会有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打在课桌上,你的那整片区域都会被阳光笼罩。每次,你都是微微低着头,任柔和的阳光顺着你的侧颊滑下,流转于眸中后倾泻而下。你舔舐着嘴唇,露出甜蜜的笑涡。每次靠近你,都会闻到一股好闻的、很干净的、只属于你的味道。这味道和你讲题时淡淡的声音配合起来,更是让我觉得神往。真喜欢你的声音啊,淡淡的,很平静,像雨后空气里的微凉,像冰山上的一抹流光。
生活还在继续,阳光依然明媚,愿人海中的回眸,青春的悸动,能留住你我之间;愿伸出手去能触摸到彼此,携手前行。
候鸟南飞,百川归海,我为你而来。
这还真是一个少女悸动的小心思。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男孩是谁?班里还有这么个男孩?“素衣如雪”?这是想象出来的吧,“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不都是每天穿着肥大的校服嘛!看上去还是一个很酷的男孩呀!是谁呢?我充满了好奇心。
再仔细读一读,文笔还真是很细腻啊!流转的眼眸,温柔的浅笑,淡淡的声音,干净的味道,多美的少女情怀。在这个年龄,喜欢一个男孩子,那就是怎么看都是好的吧!
尽管是真情流露,但这可不是写作文的好素材,她懂的,这是写作的“禁区”。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指导她,我想,她肯把这篇文章拿来给我看,也是对老师的信任吧,我尊重她,不想大惊小怪。
去年,我班上女生小苏的妈妈,很着急地到学校来找我,说是孩子对班上的一个男孩子有好感了,回去一告她,她很担心,就来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和你关系很融洽啊,还肯告诉你,说明她就是觉得自己交了一个好朋友,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你要是一紧张开始教育她,倒可能小题大作了呢!”她说:“会不会影响成绩?”我说:“以我的观察来说,不会。我希望他们俩多交往,他们性格都很开朗阳光,平时多交流的话,潜移默化中就会互相受到影响。小苏文科思维不算好,那男孩可是出口成章呢!咱们不要干涉孩子们的交往,顺其自然就好。”现在,两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都很好,小苏妈妈对我说:“老师,您说得对,孩子现在更喜欢读书了,学习也越来越有劲头了。”
我也不想把李诗诗的文章给她的班主任看。她的班主任虽然年轻,但是眼里不揉沙子,常常恨铁不成钢,便往往对学生责之过严。去年,她收到了一个家长的微信,是从孩子书包里搜出来的“情书”,于是把两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了一番,把那封所谓的“情书”公之于众,然后让两人的座位坐成教室的对角线,这种暴风骤雨似的整治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最直接导致的是那个成绩还算可以的男孩彻底“躺平”了。整日浑浑噩噩,和家长、老师对峙,任凭你百般劝说,我自岿然不动。可惜啊!
我想,尊重孩子这一季的心灵悸动吧,他们会长大,会褪去青涩,褪去喜欢的那个人身上的光环。但是,这份美,就让它留在心间,留在这美好的青春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