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府·二十四节·惊蛰茶事: 2013年·皇芽白毫·秧塔。

《造府普洱》不止有普洱茶文化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茶道|文学|养生|视觉


惊蛰节,春雷响,万物长,茶蜕壳

春风如林,三月暖阳和煦,温柔了初春时光,何不以茶为礼。

冬去春来,万物新生。春林初盛,望风十里,虽然新茗未出,但品一杯秧塔,也是极好的。

满园的春色关不住,就借这杯香茗来展现这撩人的风光。

用备好整套的茶具,充满仪式感的,用沸水将这春天的气息被唤醒,用丰富的回甘生津和层次勾勒出自己心中的春景。循着茶汤的脚步,你也可以口吐莲花!

美和好,是秧塔的代名词,泡在碗内,宛如朵朵白莲悬浮于水中,美妙不可言喻。

较长时间自然仓储之后,此茶呈现出少许的新的香气,香气上扬。入口甘甜,茶滋丰富,汤水活跃,层次感体现较为明显。

口感清甜回味悠长,杯底留香持久,清爽醉人,

茶汤色泽清彻,晶莹剔透有活力,入口轻盈,那种轻轻的回甘是从舌面慢慢渗透出来,

叶底肥嫩鲜活,舒展度极高,茶质肥厚优良极耐泡度

汤色:橙黄明亮,淸透,油润

口感:醇厚回甜,浓郁,喉韵悠长

叶底:肥壮厚实,鲜活有弹性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政府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有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贡茶中就有景谷县民乐的秧塔大白茶“白龙须贡茶”

在无量山西南侧,澜沧江以东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佛迹圣地、芒果之乡的美誉。

秧塔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白象、桃子、民乐存。

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253毫米,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相对湿度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差异性也大。

茶树品种有性群体品种。代表植株有大村的秧塔大白茶和白象村大叶子茶。分类上属于普洱茶。

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的普洱茶,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干茶外形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条索不长、叶质厚。气味清香,茶汤清澈,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再。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秧塔,是你的出生地,地处景谷民乐乡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为适应高山气候环境,所以,茶芽生长出了厚厚的茸毛。他们说,你的种植历史已有16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今老种树尚在。


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图文由造府普洱提供,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造府普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