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学写故事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写作故事讲究波澜起伏、叠峰层出,切忌水静如镜,山平如砥。文章不曲折则不妙,故事无波澜则无趣。

一、深入实践品生活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也许能够精彩的讲述故事,但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叙写故事。

        故事是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讲述。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蒲松龄的《狼》这个故事,妙趣横生,完整的故事情节,背后的哲理让读者过目难忘!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怎么说和怎么做,着重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越精彩。如课文《心声》,李晶晶渴望读课文,程老师却不让读,最后的紧要关头,恰恰是李晶晶读好了课文,成就了程老师公开课的成功。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是故事变得异常精彩。生活中的小品剧本,小说,电视剧等故事,其实之所以扣人心弦,都是因为故事矛盾冲突太吸引人。

二、紧扣文本细雕琢

        学写故事,其实就是考查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评价一个故事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你的故事是否耐看、耐人思考;二是读者能否通过你的文笔获得一种精神享受。那么,如何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是故事深深地吸引读者呢?

(一)主题要鲜明且典型

          你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什么主题的故事?如亲情、友情或其它的社会现象。确立了主题就确定了故事的中心内容。有时一个故事会有多个主题,这时你必须根据你对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的主要事件作为你故事的主题。

(二)结构完整,有头有尾

        写故事一定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的叙述一件事。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 ,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当然,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故事不能叙述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情节要曲折而有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比如蒲松龄的《狼》篇幅不长,但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怎样才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呢?

1.巧设悬念

          常用的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的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如我们学过的《驿路梨花》这个故事,围绕着“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做某些退让,有意贬义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敬仰。由于这样大起大落的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如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开头对长妈妈的切切察察,在床中间摆“大”字等有点粗俗,无知,迷信等缺点的七件“丑事”(先抑),都因后面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个优点(后扬),而让我在文末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深的敬仰,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四)塑造人物,个性鲜明

          故事中一般还要有人物,而人物主要通过其性格或形象来体现故事的意义。因此,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如《孙权劝学》中,吕蒙就是一个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由借口“军中多务”,不肯读书,到“乃始就学”,到“非复吴下阿蒙”,乃至令人“刮目相看”,表现了他听从劝告,学有所成的进步过程,也体现出他志趣的发展变化。这样写人物形象才更加丰满。

        好作文都会把人物的性格特点隐藏在准确具体的描写之中。那么怎样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呢?

1.传神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不仅能真实的反映人物的面貌长相,还能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身材、性格、经历处境与思想感情。

2.逼真的行动描写。

          即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鲜活起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在冬天捕鸟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让读者对这个场景印象深刻。

3.真实的心理描写。

          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都不足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时,就应该适当的描写人物的心理。

4.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件形象的写法。运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白描语句“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就让人印象深刻。

(五)联想想象,丰富情节

          设定故事情节后,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与想象去丰富情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如《卖炭翁》中,作者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做了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将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刻画得如此真切,催人泪下。

          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注意融入想象。写科幻故事,童话故事等,就更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的方式方法比那件事本身的对错更重要。你用对了方法,事半功倍。写作也一样,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写作...
    汉唐雄风阅读 1,275评论 0 6
  • 走在校园,看到一棵老银杏树 全身光秃秃 我走到他身边问他 银杏你痛苦吗 烈日炎炎你身披棉衣 冷冻寒天你一丝不挂 你...
    平舒馨阅读 119评论 0 0
  • 1.吃了六个新奥尔良鸡翅,感觉今天自己一阵鸡翅味道。 2.明明只要塞两分钟的路程偏偏兜路多了二十几公里。碰见了一个...
    HALF_937b阅读 191评论 0 1
  • Core Graphics 实现探索 又是一个常用但是不知怎么开篇博文。🤔🤔🤔 Core Graphics 在 i...
    JackJin阅读 391评论 0 0
  • 之前一直想练字来着,天天想,天天念叨,但就是没动。如果非要说动,那就是买了字帖、钢笔,然后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以示...
    cotte阅读 340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