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学开车

日更第30天:

绕着门前的马路,学骑电动车,两圈下来就差不多学会了,骑着电动车,感受到的是自由感。

今天在童先森的鼓动下,又决定学开车。童先森把车开到乡间小路上,也是水泥路面。催促我坐上驾驶座,系上安全带,童先森又给我讲解了开车的注意事项,就催着我发动车子。

我可怜巴巴地看着他,问:“真的要开啊?我怕。”

“不用怕,有我在,紧急时刻,我控制手刹,你开吧。”童先森鼓励我。

我脚踩刹车,手握方向盘,就不敢再动了。童先森看我半天不敢动,还在积攒勇气,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帮我扳到行车档,放下手刹,然后对我说:“加油,开起来。”

“放刹车(脚刹)对吧?”我如梦初醒,硬着头皮问。

“对,放刹车,你感受下速度和方向,开起来就知道了。”

我慢慢放脚刹,车就真的动起来了,我微调方向盘,车就从路边开到了路中央。

那一瞬间,我突然很感谢童先森给我的“推力”,如果不是他帮我调到行车档,放下手刹,我可能还在犹豫,要不要尝试开车,我可能想着想着就放弃了。

有时候,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最渴望的就是这一股“推力”,如果有人不动声色,从旁推我们一把,我们可能就成功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推力”,我们很可能就望而却步了,失败是注定了的。

车一旦上路,我一开始的紧张感就消失了,我不再害怕,坐在车里,有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错车的时候,没有把握就停下来等;岔路口掉头,宅了不好掉头,就继续开,找一处宽敞的地方掉头;经过村落、行人、坑洼处,就减速慢行。

虽然看左右后视镜还不是很熟练,但总算敢迈出第一步,至少我敢把车开上路了,已经算是今天最成功的一件事了。

这个漫长的假期,我在慢慢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因为恐惧,不敢学骑车,更别提学开车了,但这两件事,我最近都做了,而且感觉还不错。

常听人说,要打破舒适区,一听“打破”二字,就觉得很难实现,改变一个人的常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换一种说法,比如说,扩大舒适区。用“扩大”代替“打破”,听着就感觉没有那么抵触了。

“扩大”,是原本拥有的部分,去拥抱和包容进来更多的部分。没有对抗的意思,而是兼并的意味。

在《微习惯》那本书中,我第一次看到“扩大舒适区”的说法,觉得耳目一新。

学习一项新技能,迈出第一步时,的确有不舒服的感觉,但一旦开始了,就没有紧张和不适,随着不断练习和精进,会越来越舒适。

养成读书和日更的习惯,也是逐渐扩大舒适区的过程,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每日读书和写作,哪怕只写了100字,只读了两页书,我也会觉得今天没有白过。

几乎每一天,我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微计划的,这更加增添我的成就感,更多的成就感带给我更多快乐和幸福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