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当年读过小说没有了,大概是没有。电视剧当年是看过一点的,印象深的场景有开头的海船、三闾大学的校园故事、去往三闾大学的路程,以及最后带着画外音的方鸿渐的凄冷的街头。
几乎每页的语言都意味深长,俏皮话和比喻处处可见,让人有时忍俊不禁,有时拍案叫绝,时时有拍书影分享出去的冲动。
犀利的笔刻划了海归知识分子、城市中产阶级、乡村老士绅们的群像。三十刚出头的海归学子方鸿渐归国一年多的生活、工作、婚姻多样遭际,即使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令人感慨唏嘘不已。
总感觉对人性、对人生、对婚姻、对社会挖掘的足够深,却还不够过瘾。对于那些抱着获取人生答案的读者来说,更是这样。没有答案,滋味万千。
小说只截取了男主方鸿渐的一段一年多的时间切片,假如再拉长一点,又会是什么样子?
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方鸿渐满怀期待去唐晓芙家等待爱的回音,得到的却是莫名其妙理由好不充分的拒绝。(唐小姐在大学里训练的好口才真是用错了地方)其实,当初方鸿渐爱上唐晓芙也算是同样的莫名其理由不够充分,恋爱和失恋本来就是理性的对立面哪。失恋的那一刻,老天当然很贴心的下着大雨。雨中的两个男女,好可怜。
失恋发生在小说的1/3处,此后唐晓芙就再也没有出现。她就是再出现又能怎样呢?或者当初她就是答应了方鸿渐的求爱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要陷入围城。
就像杨绛在小说附录里说的那样。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婚姻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的更透彻了。
方鸿渐回到上海后,曾经有一刻想象过那重逢。他猜自己会是木然无动于中。缘故是一年前爱她的自己早死了。爱她,怕苏文纨,给鲍小姐诱惑的许多自己,一个个全死了。
大概如此吧。青年男女有哪一个是琢磨透了恋爱才去恋爱的?又有哪一个男女是琢磨透了婚姻才走进婚姻的呢?有哪一人是参透了生活才去过生活的呢?
在爱中去爱,在生活中生活,城里城外,大概都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