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坚强的“树”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施陈宇
这个国庆,我读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完后我思绪万千。
整本书主要写了:弗兰西诞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妈妈偏爱弟弟,爸爸是爱她的。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却其乐融融。弗兰西也渐渐长大,上学、买面包,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她生活的艰苦。爸爸因为生病早逝,自己要早早地面对坎坷人生,最后用毅力和知识变自己的命运。
想一想,我们现在面对一些小小的困难都要哀声怨气,可同主人公比起来,我们就真的要学会坚持,才可以学会生存。
我们阅读这本书时,要注意品味他的语言,本书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了。题目中的那棵树,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文中的主角——弗兰西,却与这棵树的命运相似——出生的地方并不富饶,甚至是贫苦的,在一次巨大打击后,人们都以为她(它)不可能创造奇迹,但不然,两者都令人吃惊地生存了下来,走向辉煌。这棵树可以说是弗兰西的“影子”。
《布鲁克林有棵树》更像一首歌,与人心灵相通,有起有落。前三卷中的弗兰西快乐,无忧无虑,可到后面越来越艰辛。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有起有落,也会遇到人生中的窘境。但是,如果我们和弗兰西一样愿意“拼”,那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了。
在这本书中,除了弗兰西,我最“欣赏”她的爸爸。他在别人眼里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一个酒鬼,但在弗兰西眼中,他是个富有责任心,爱着她的爸爸。他可以在艰苦的生活中“找乐子”;他可以在弗兰西需要帮助的时候鼓励她;他可以在弗兰西伤心时陪她聊天……我们也应该这样,在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帮助他,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立足。
这本书送给我最大的“礼物”便是怎么把一件事写好。本书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一种平易的语言,去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与《散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形象的比喻也为文章添色不少。人物描写也惟妙惟肖,把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每一本书都有精彩之处,而这本书则对“转折点”的描写十分细致:在圣诞节去接树,让人惊心动魄——作者把那一种艰辛都细致地表达了出来,让人为之称赞。父亲的病故给两人的打击尤为巨大,但文章却着重写了弗兰西准备奋发图强。
“活着,奋斗着,爱着生活”做一棵坚强的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