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鄂西南恩施地区的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节俗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本民族的心理、信仰、道德、伦理、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年俗文化又是节俗文化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简而述之。
1.杀年猪
一直以来,土家人有喂年猪的传统,每到农历的冬腊月,便是杀年猪的时候。杀了年猪不仅可以过个好年,一年到头吃肉也有了保障。谁家的年猪杀了几头,杀了多重,也是贫富悬殊的象征。杀年猪要看日子,不得和家里人的属相冲突,否则会认为给家里带来不顺。比如,家里人有属狗、属虎、属鸡的,杀猪的那天就不能是这几种属相中的一种。看好了日子再请屠夫,还要请左邻右舍力气大的男子帮忙,完毕按头数给付屠夫刀口钱。
俗话说“蛙吃跳,猪吃叫”,没有沥过水的猪肉最做好吃。这一天,主家会请族人、平时走访密切的亲朋好友吃“泡汤”宴。一顿泡汤宴后,剩余的肉全部制作成腊肉。土家人腌制腊肉的习俗,也是与山区气候潮湿有关,烟熏之后便于保存,而且肉色好看,入锅炖、炒,香飘几里。
2.忙年
腊月二十边里,恩施土家人开始忙着办年货。烙豆皮儿、做醪糟儿、打豆腐、推汤圆儿,主妇们忙活个不停。一个媳妇儿能干不能干,就看她能否做的一手好茶饭。打糍粑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力气活,非得族里会做粑粑、力气大点的男子参与不可。
豆皮儿、醪糟儿、豆腐、汤圆儿、糍粑都是用自家生产的粮食制作,人只要勤快能干,就不用愁没得。另外,还得赶集置办一些拜年的东西。拜年准备送几个样,当家人早已经划算好了,该买些什么,心中有数。糖果、糕点、面条、酒等拜年的东西必须得买。图个热闹喜庆的鞭炮烟花、祭祀用的香蜡纸必须得买。条件好些的,还会买些干货和家里没有的新鲜蔬菜,再给家里老老少少置办几件新衣。年货准备得充足不充足,能看出一个家庭富裕不富裕。
3.过小年
恩施土家人有过小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祭祀灶王爷。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说些好听的话,人们就用胶牙糖敬他,把他的牙齿粘住,使他不能乱说话。或用酒精涂抹灶门,醉得灶王爷不能乱说话。除夕夜,再把灶王爷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