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冬天,我正上初三呢,成绩不好,心理压力还大,一模的排名更是创造三年新低记录,旁人的进步和前途的深不可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学校是封闭式的,一两个星期放假一天半,星期五下午刚走,星期天一早又来了,快的像是还能感受到凳子上的余温。
而我,则是在仅有的一个整天——星期六,要在补课机构呆上整整十三个小时,运气不太好,报课有点晚,一天两节,一节最早,上午八点上课;一节最晚,晚上九点下课。中间的时间就是漫无目的的自习,写作业,写作业……
又是一个很普通的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教室往外走,爸妈早已在外面等待。昏黄的路灯穿透有些浑浊的空气散射出长长的光路,有小虫萦绕。我快步向他们走去,妈妈对我笑笑,问道:“晚上要吃些什么?”我不假思索:“当然是馄饨啊。”
“又吃馄饨啊,每次都吃也不怕腻了。”
是的,又吃了馄饨,在上晚间的课时,想到马上便能吃上冒热气的馄饨,早已在心里偷偷的乐了,那锅里升腾的热气,能够驱走所有的疲惫与严寒。
掀开店门外的帘子,老板娘正站在台子后面跟人聊天,一看见是我来了,笑着说:“还是老样子?”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很会做生意,经常去隔壁水果店挑些个头大的李子樱桃啥的,甭管认不认识,只要是来客,吃几个香甜的果子,再跟你聊上几句,便熟络的像多年不见的好友了……我回过神,冲她回道:“嗯!还是一碗大的!”
我的“老样子”是店里招牌的虾仁馄饨,每个薄薄的皮中都包裹着一整只虾,拱起的身体在碗中蓄势待发,一口咬下去,会在口中迸溅出又烫又香的汁水。
挑个位置坐下,来到小料区,熟练地拿出个小碟子,倒上醋拌辣椒油。虽然我是个地道的苏州人,口味却是一直偏向中原的辣口,可谓无辣不欢。
不一会儿,馄饨便被端上来了,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淡淡的汤上漂浮着几支香菜,点缀着这片烟火气,紫菜和榨菜沉沉浮浮,拥抱住了勺子,随着汤汁滑入口中。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馄饨放入调好的小碟子中,刚出锅的馄饨很烫,和冰冷的醋汁中和,使得温度变得刚好,几片辣椒粘在馄饨的切面上,一口吃下去,美味弥漫在唇齿之间,久久不能消散。
这样的周末大约持续了半年,每次下课,我都随着妈妈去吃馄饨,风雨无阻,馄饨的香气洒满我无望的初三,见证着我从班级二十几到班级前十的飞跃,只是上了高中后,学业更忙,也不再补课了,没了每周去吃馄饨的理由,想来,已经有那么久都没去了。
回望我三年的青春,有一股袅袅炊烟缓缓升空,那是小巷街道间的一盏灯火,它不比山珍海味,玉盘珍羞,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抹白,弥漫在光阴的烟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