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湛 露
湛露(约1232-1293),闽中莆田人,元代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奉训大夫,增城沙贝湛氏始祖。族谱、县志有传。湛露退休后举家从福建迁到沙贝村石岭东边的滩涂上建屋定居,孙枝繁衍,沙贝湛氏人才辈出。《增城沙堤湛氏族谱》云:“公讳露,其先闽中莆田人也,在元为广东道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乡。”
09湛 俞
湛俞,字仲谟,宋隐士,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宋宝元元年进士,知安邱县。治平中召以屯田郎中,后为本路转运判官。五十岁致仕,居于闽之馆前乡,与诗书自娱,后人将其归隐之地取名为“旌隐坊”。后寻复迁于城南宿猿洞,闽王三召不起,过着“荔枝影里安吟榻,菡萏香中系钓舟”的生活。
08湛 挺
湛挺,字茂之,南朝宋诗人,官司徒右长史,隐惠山,筑草堂读书其中,有诗入《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十》。与宋南平王刘烁友善,更以诗章唱和,南平王刘铄过历山访之作《过历山湛长史草堂》。
07湛 贲
湛贲,唐代诗人,南朝宋长史茂之十二孙,本家毗陵,后为宜春人。贞元中登第,官至毗陵守,《全唐诗》录其诗三首。传说湛贲与彭伉是连襟,彭伉中举时,家族设宴庆,赴宴者都是达官贵人,湛贲只在后阁用饭。妻子责骂:“男子汉不能自励自勉,就得受人白眼。”湛贲从此发愤,后来高中进士。当时彭伉正骑着毛驴郊游,惊闻湛贲中第,失意掉下,于是“湛贲及第,彭伉落驴”遂成典故。
06湛僧智
湛僧智,南朝梁谯州刺史,江西樟树镇鹿江人。他曾带兵攻打北魏广陵城,北魏将军元显伯率军增援守将元庆和,南梁夏侯夔(kuí )也率军增援湛僧智,之后元庆和献城投降。僧智把战果交给刚抵之援将夏侯夔,不求自己居功,只求有利于国,众称之为“君子人物”。
05湛 温
湛温,五代时期光州人,官至闽国御史大夫、国子祭酒。湛温为保福州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智换毒酒至高安自饮,牺牲自己生命。后人为纪念他,把高安岭称为“祭酒岭”。明代徐火勃有《过祭酒岭湛温墓》一诗赞颂湛温:”大夫饮酒鸩伪闽时,古墓榛芜问不知。岭路即今传祭酒,行人下马看丰碑。”
04湛 重
湛重,字文叠,豫章人,东汉豫章人,官至大司农,湛氏见载典籍第一人。他为官清廉,以德行闻世,在位数载,家境贫困,妻子裾谷给之食。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记载:“湛重,汉代大司农。”
03湛方生
湛方生,东晋诗人、文学家、玄学家,籍贯与生卒年不详,曾在东晋中期作过卫军谘议参军。湛方生的诗以写景之作见长,诗风较平淡,略近于陶渊明。其杂言诗,上承傅玄、夏侯湛,下启谢庄,多写愁人孤寂之感。这种诗体对南朝的辞赋有较大的影响。《隋书·经籍志》载《湛方生集》十卷,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北朝诗》辑其诗9首,另有一些佚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和赋18篇。
02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243-318),江西新淦人,晋代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载《江西通志·列女》。陶侃出生不久,湛氏的丈夫病逝,此后家境酷贫靠纺织谋生,却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幼学》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此女之贤者。”
01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少师事陈献章,后为官多年,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期间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他大半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所建书院约四十所,弟子近四千人。甘泉心学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提倡“知行并进”、“串珠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大力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至今仍被研究和传承。
注:学者湛先生原创作品,未经同意切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