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市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展示会感悟
8月21日至22日,全程参加了潍坊市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展示会,两天内认真学习了来自全市41名顶尖校长的展示,感觉收获很大,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前辈校长的展示引领。41名校长,有来自县一中的航空母舰,也有来自村校的一叶扁舟,但是,大家的共性特点是:有情怀、有思考,更有实践。大家站在自己的平台上,爱着自己的孩子,做着自己的事业,并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我看到了专家领导的醍醐灌顶。杨明华校长、马景林校长等几位专家,有激情、有深度,更有智慧的点评,总是一针见血的抓住重点,既直指问题核心,又能提出战略性建议,为参评校长从另一个角度和高度,提供智力支持。
我看到了同行战友的交流争鸣。我是来自“后三排”,那里是我的“校长后备人才”战友,大家两天的时间,利用线上和线下,开展了激烈的交流,有争论、有共鸣也有统一。大家都认为,这次展示会上学到很多东西,是一次头脑风暴。
二、感悟到了什么?
我被点燃了:41名校长,处处是警句、精句、金句,比如说,李玉明校长提出:“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韩相福校长说:“把地里种满庄稼,就没有地方长草了”,这样的句子,我记录了十几条,很多语言确实给我打开了新思路,让我有了新思考。
我被激发了:很多校长的管理经验,给我以启示,比如说,东埠中学徐军民校长提到的女学,他们要做校本教材《豆蔻年华》,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在关注高中阶段的性别教育差,或者说,因为性别差异,我们在教育中应该进行的针对性策略。特别是女生教育,这也是未来母亲教育,徐军民校长肯定已经有他的研究了,下一步,我要认真研究和学习。
也有些小困惑:比如说,有的校长说,因为女生特别爱打扮,她一定会影响学习,而且她的身边一定会聚拢不少不爱学习的男生。校长说的很对,但是这是一种表明现象,他深层的东西才是我们做教育的人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再比如说,昨天有校长提出:让灵魂在路上。尼采有句话:“停下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普世的理解是,让灵肉一体,知行合一。让灵魂永远在路上,怎么来理解呢?我琢磨了一晚上,还是觉得不太敢把自己的灵魂放在路上。我觉得还是带在身上比较放心。
三、思考了什么
这两天,结合学习,我一直在思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个人思考和工作的重心。
一是关于时代性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的契合,是一个大家都在思索的问题。从严治党的能力,摆在校长七项治校育人能力之首,我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是,它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未来工作中,党建能不能不再作为第一条来汇报,能不能在我们所有的工作中,都能看到因为党建、所以业务,或者说,党建就是业务,以这样的形式来呈现?这是我想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二是关于专业性的问题。教师要专业化,校长要职业化。那么校长是否要在做专业化呢?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我一直有个误解,我觉得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是校长的事情,作为副校长,从中攫取自己需要的来学习来进步就可以了,比如说,我是分管党建的副书记,那么,课程驾驭能力,就好像离我很遥远。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第七项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其中应该涵盖前面的全部。
三是关于实操性的问题。学了很多成功经验,怎么挑选、整合、转化,为我所用,这个很难。因为很多校长讲的成功条件,我们都没有,相反的,制约成功的因素,我们却有很多。作为一所特殊学校,学生难成才,老师没有教书育人的获得感,工作难开展,校长难当,副校长也难当。但是,学生有残疾,学校不能有残疾,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
四、该怎么办?
首先要想,就是要思考,能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全方位的学习全市“大拿”们的办学理念,决不能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我想利用未来几天时间,进一步消化、反刍,寻找能为我所用的点儿,能从每个校长身上学到一至两点,就是成功。
同时要写,就是要把所思变成文字,想法变成文字,是对思路的再整理,这个过程非常有必要。在未来几天,我要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对照笔记,再度学习,体会和感悟。
最后要做,所有的行为,最后的落脚点都在做上,七种治校育人能力,每一种的提高,都在不停的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修正,在修正中进步,这一切都来源于扎扎实实的实际工作。
徐局长说过,平台没有大小,看你如何去做。怎么利用平台唱好这台戏,功夫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