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老师多次强调,不要陷入“低水平”的努力,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要懒于思考,而仅在行动上麻木勤奋。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我正处于这种低水平的勤奋当中,每天都似乎很忙,过得很充实,但是却也是焦虑的,怎样才是正确的行动呢?特写此文来反省一下近期所做的“努力”。
1、有社交焦虑症,每天都希望自己多链接更多的人。
我会在微信上定期问候朋友圈里的人,但是似乎只是在刷一个存在感?我不知道我自己通过微信的定期问候朋友是否起到一个作用?我也经常在想,我能为朋友圈的朋友提供什么价值呢?而自己总是在焦虑一个链接朋友的问题?并且也遇到一些发微信过去,对方并不回应的情况。
2、增加接触陌生人的可能性,利用社交平台结识陌生人。
由于我本人也是单身,有一天想到在豆瓣上发一些征友贴,于是就通过这个渠道结识了一定的陌生人。但是在其中的成交率是很低,或者正确来说,目前还没有成交,收获是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这种通过社交平台认识朋友去找到潜在客户这种方式,或者仅仅在看缘分,很多时候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有些人确实是挺无聊的。
而且,有时候这种方式也会让自己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因为有一些不好反馈。对于我来说,其实我也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能适合悠闲的认识朋友。而我太有目的性,反而有点得不偿失。
3、每天都希望自己约到朋友见面,经常都奔走在外面。
在接受培训的时候,要求做到“一日五访”,其实做到的话确实是很难,而且会很累。如果能按照他们所说的,每周照顾一个家庭,每月照顾三个家庭,这种理念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目前我能接触到的有家庭的并不多。而且近几个月约的见面都是见面聚旧的比较多,很少有谈到专业上的知识。又或者,我这种是不是太急呢?
我是否能从缘故中转化找到我的客户呢?我要坚信一点,这里面肯定有我的客户。但是目前的一个问题是,花太多的时间在外面奔跑,所以有较少的时间进行专业上的精深。
4、变成了“微商”刷微信朋友圈,发大量关于保险方面的文章、资讯等。
有时候在想,我这种转发朋友圈的频率是不是太高了,而且都仅仅是“转发”,和普通同事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出入。但是一个问题是,这真的有效吗?当时我看别人在转的时候,我并没有很用心去看那些文章,可是看了就算?如何才能启动一个人的风险意识,让他觉得有规避风险的必要性,有买保险的必要性呢?这也是一个疑问。不过确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意识,只是部分人目前还没有意识到。
在传递这个观念、理念,我能做出什么更好的努力?而不仅仅是随手转发那些文章呢?是不是可以,我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去写,自己加工那些文章,让那些文章更加通俗易懂,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传递,这样不是更好吗?
5、积极参与各种社群,如读书会等活动,希望结识更多的朋友,获得潜在客户。
没错,目前在广州,如果我需要建立我的客户群,那么认识更多的人是有必要的,但是关键是,这个效果高吗?或者我凭什么让别人相信我呢?凭什么让别人选择我呢?在这种活动中,我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呢?在其中我真的可以交到朋友吗?会不会很多时候都是一面之缘就过了呢?其实这样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让对方主动联系我,并且有这个保险意识?我要用什么去吸引呢?用什么去体现我的专业可靠呢?初步印象很重要,外表的状态很重要,我有做到吗?其实这几次的参加活动,都很容易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没有体现自己“专业”,其实还是在做自己?
目前,我所做的努力也许还有更多是低水平的勤奋,每天都很忙,每天都让自己很累,但是最终的结果收效呢?其实并不是特别的理想,而且会与自己的初衷有差别。我需要好好思考,是不是有必要继续这样下去,目前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什么?做怎样的努力才会获得更高的成效呢?需要继续思考,想清楚自己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