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依然是令人开心的事情。
我们拜访中国青铜器博物馆的旅行中,不但巧遇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更让人开心的是,巧遇了美丽的导游。
我们刚进展室一:青铜器之乡,还没站稳脚跟,就听到身后一个标准而清脆的女中音响起,紧跟着就有七八个人一起走进了展室一。
定晴细看,原来是一个个子高挑,皮肤白皙,大眼睛,扎马尾辫,穿黑色长羽绒服的美丽导游,带领着几个游客,边讲也走着进来了。
心中一喜,连忙跟了上去,不请自便,分享了美丽导游的全程讲解,非常感谢导游,非常感谢请导游的不知名的朋友们。
在美丽导游的引导和讲解中,我们真正走近并走进了青铜器之乡。
1,宝鸡,陈仓
宝鸡,古称陈仓,应该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地方。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襟千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地容峦原溢秀色,水蕴灵秀盈辉彩。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
三千年前,周人来到了这片土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
因而自汉代以来,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第一展室青铜之乡的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 ; 展品数量:260件 ;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
其中著名的青铜器有逨盘,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中国第一盘。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 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
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2,周礼之邦
第二个展室——周礼之邦核心看点:厉王胡簋、墙盘、何尊 ;展品数量:688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
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而这个礼仪便源自于三千多年前施行于宝鸡的周礼。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之耕也,这是周人对礼的理解。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其上镌刻的铭文无不是对周礼淋漓尽致的阐述和传承。
刚进第二展室,就有一棵树型的青铜器映入眼帘。据导游讲,这是一棵青铜树,树根坚固,树枝对称繁茂,寓示着周礼严密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秩序。
①何尊是其镇馆之宝。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
②周礼的典范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儒家思想融合了道、法、阴阳家等的思想,在礼仪方面已经显示出非常成熟的制度及典范。
周的时候,广义的周礼指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
狭义的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吉礼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是和合天人之际、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饮食之礼、婚冠之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指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之礼,也有民间相见礼。
军礼是军队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举个例子,一个贵族老爷的早起洗漱,是需要有三个奴才侍奉的,而且三个奴才等级不同,分工不同。一个从上面淋水至老爷手上,一个跪着用盆在下方接水,拿毛巾的小仆童站在一边等候。
③几个词语的本意
参观了青铜器博物馆,才细细了解了周文化的繁荣与厚重。比如当时用的马车,演变出两个词语——节约和管辖。
最有意思的常用词是“节约”,咱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节制、不浪费,其实它也是马身上的零件。拴马络头,要用几根绳子,几根绳子交叉的时候,得有一个结头把它们节制起来,不然绳子会走偏,这个结头就叫“节约”。“节约”有节制的功能,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节制的含义。
“管辖"是指车身的部位,车上有车轴,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驾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做辖,不让车轮外脱。辖是个很重要的零件,所以《淮南子•人间》上提到"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后来引申为管辖的意思。
还有"一模一样",今天的理解是两件东西或物品非常相似。而其本义则是周人制作青铜器时,一个模子只做一个器物,叫一模一样。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后面还有两个专题展室,我们明天再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