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儿子大一下学期对我们关闭了他的朋友圈,失落感肯定有的。不过,是我自己破坏了这种友好氛围,后悔有什么用呢。本来大一上学期,我们互为好友,我心里窃喜,终于可以从朋友圈看看儿子动态了。年轻人吗,好不容易从紧张的高中过渡到令人向往的大学,应该会经常用朋友圈记录生活吧。
最初,儿子入学军训、周末爬山,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同学聚餐、citywolk等活动,都会发朋友圈。他发了朋友圈我必点赞,评论,显得我和他关系多好似的,可是,儿子基本不回我的评论。
大一下学期,我奇怪儿子好久不发朋友圈了,有点着急了。和儿子视频,问他在学校还好吧?他说,很好啊。我问他怎么不发朋友圈了,他说发的。不言而喻,不给我看,省得我多事,显得他还是小孩子。
所以,我很久不知道儿子的动态了。做妈妈的是不是很失败?看着别人说起在上大学的孩子近况很羡慕,我感觉我家的孩子离我很远很远。但有的时候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想有自己的小空间,不是不亲近,就是想留点秘密而已。
儿子长大了,已经不是那个需要我照顾、需要我呵护、需要我操心的小男孩了。我想起我们第一次送他上大学的情景,我们最后一个到寝室,大部分孩子父母都在忙着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洗涮涮。我也撸起袖子准备开工,我儿子说他来。
明明在家基本没有帮我做过家务,在寝室整理自己床铺时,非要自己爬到上铺铺床单,套被罩。结果,手忙脚乱地忙了好久求助我:“妈,你来吧!”
那会,就有长大成人不想被父母照顾的念头。后来,他都是自己管自己。晒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都得自己做,虽然做得不怎么样。
原来成长,就是一场慢慢放手的旅程,他在学着独立,我却要学着适应——适应他的“疏远”,适应他的“秘密”,适应从“守护者”变成“目送者”。但没关系啊,哪怕他的世界不再全盘向我敞开,那份藏在心底的牵挂,永远都在,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