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剩时代 如何深度学习?


信息过载时代下,你是否时常感觉无聊又恐慌?习惯下意识拿起手机刷信息,害怕自己接收信息过慢,学得太少太慢?

现代社会,因为信息过载,人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大量该看的东西没有看,“强迫”自己看这些未打开的微信公号小红点,等于被信息洪流淹。因为这些内容80%是固化型知识,20%是流动型知识。

固化型知识就是一些常识类,比如八卦信息、单个知识常识等,它们不可延伸,了解再多,可能对你生活都没有太多帮助。而流行型知识是可以连接你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能够迁移,提高你工作能力的知识。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即使是接收流动型知识,即使有“干货”,你看了转瞬也会忘记了,因为,一切都是碎片化的,根本不利于大脑搭建阻块的知识结构,实际上,即使加入了收藏夹,也注定不会看一次,信息实际上根本不在你的大脑里。刷了半天手机,精力耗损了,累了,我们会觉得外面世界越来越丰富、变化越来越快,自己什么也未增长,心里越空虚,越慌乱。这样应付生活,时间也越来越局促。

所以,办法是:

Tips1:放弃未读信息必须看完的“强迫症”。对过载的信息置之不理,

只读书——经典的反复再版的非虚构类书籍,特别是能建构我们知识的方法论书籍。

许多朋友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想等到手上没事了,再开始“鸿篇巨制”的阅读,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总想等到条件完美了再读,殊不知,永远没有完美的环境。

Tips2:如果感觉空虚或烦躁,冥想坐享一会后,再重新拿起书本。切记不可读了五分钟又快速切换思维去读另一本书。


《浅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介绍:多任务工作的效率低,在团队工作中,同时做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就只能得到40%时间,20%浪费在切合上,如果同时做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只能得到5%的有效工作时间,你得花70%的时间用于项目切换!同理:读书,如果不专注一本书的内容,反复切换任务,也会造成精力耗损,读书质量下降。一个单位时间内,读就读一本,把这本书耐心地读下去。老老实实耐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是最有效率的。暂时读不懂、暂时觉得枯燥,都不着急,继续读下去,只要是觉得这本书有价值,读下去,再坚持“5分钟”,一切都会豁然开朗或者迎刃而解。

TIP3:紧盯着时钟干活,不忘目标。

时刻牢记:自己的单位时间要做的任务目标。才不会在信息洪流中被冲刷得“找不着北”。做一件事要有时间观念的关键,这样不会散漫,潜意识也会有抓紧时间的紧迫感。


推荐笔者正在听读的内容:喜马拉雅的《大锤叫你如何高效提炼一本书》及采桐的《开放的智力》,反复消化,读作者文章中引用的书,做好延伸阅读,反复思考和揣摩,变成自己的心得,积累素材。

信息时代下深度学习的金句:

1、学习不追求完美条件,要学就立即启动、马上启动。

2、不要想马上看到效应,学习是积少成多,不放弃积累。

3、进入学习状态,时刻观察自己的注意力,反对随意切换任务和反复进出思考。一个单位时间段要强迫自己只干一件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